不管如何警醒,珠光寶氣總是令人心情愉悅的,縱使沒被迷了心,也被恍了眼。回過頭,劉承祐便問呂胤:“遼主以如此厚禮相贈,朕是不是也該置辦些禮物,作為回贈?”
“對於遼主而言,一封締結和約,或許就是最具價值的禮物!”呂胤這麼回道。
話是這麼說,到乾祐十五年了,劉承祐也覺得,沒必要在這種事情上小氣,禮尚往來嘛,因此,還是讓孫彥筠去負責。
有皇帝授意在前,當陶穀與蕭護思琢磨著漢遼二次和議的具體細節時,劉承祐這邊,則召集了幾名樞密大臣及將帥,就遼國的事務進行商討。著重討論,遼國西拓的可能,以及對大漢的影響。
很多事情,看破了,也就那麼回事,此前疑惑的地方,也都能找到解釋了。經過同柴榮慕容延釗李處耘趙匡胤的交流,得出結論,遼國西進的可能性極大。
至於原因嘛,也很簡單,主要兩點,一是掠西域財貨糧馬以彌補國內,恢複創傷。二則是,西域若落入遼國之手,那麼將來漢遼相爭,那波及可就廣,並且,在西北戰略上,遼國很可能據此搶得一定的優勢。因此,這於遼國而言,可謂意義重大。
當然,遼軍如若西進,需要橫跨漠北,稱得上萬裡遠征,不是件容易的事情。但是,以其實力,組織起一支數萬騎的軍隊,向西拓展,還是足夠的。至於西域,雖然有西州回鶻稱雄,但是能否抵擋住遼軍的侵襲,需要打一個巨大的問號。草原帝國,或許真就讓他越打越強了。
而遼國主動遣使修和的舉動,也就可以理解了。而問題又來了,倘若遼國西進,會對大漢造成什麼影響?
就目前而言,不會有太大影響,但目光放到長遠的將來,則影響巨大。不說西域,僅河西地區,這等戰略要地,就將遭受巨大的威脅。嗯,雖然此刻河西走廊大部仍在回鶻人的手中,當在劉皇帝的規劃之中,那早是大漢的囊中之物了。
而如果讓遼國達成目標,那將來漢遼之間的交鋒,所涉及的麵,就更廣了,試想,在東西萬裡之遙的廣袤土地上,兩國交鋒,就劉承祐而言,想到的不是鐵馬金戈揮斥方遒,而是頭疼忌憚,如果是那樣,大漢得付出多大的代價,繼續與遼國糾纏。
彆看在北伐戰爭中的,大漢戰果輝煌,取得大勝。但就像遼國內部,對於將來的戰爭,有了思想上的轉變,大漢這邊則同樣有這方麵的意識,如果覺得,遼國能夠輕易被撲滅,那首先便犯了輕敵之罪。
而對於遼國西進,大漢能做出怎樣的應對?得出的結論,是起不了什麼作用,阻止,是完全不可能的。
就像遼國已無力阻止大漢統一南方一般,在大漢實力影響才初及河西走廊的情況下,大漢想要破壞遼國西征的戰略,也是有心無力。要麼再來次北伐,而除非劉皇帝昏了頭,才會做出這樣的抉擇。
平南的各方麵準備,都已到如今的程度,沒有任何更改的可能,也不得不說,遼國選了個好時機。或許,他們就等著一個好時機,那就是,什麼時候大漢開始平南,那遼國就開始西征。
而遣使締結和約,或許隻是買一個保險,對雙方而言,也都需要一份安心。畢竟,大漢也不希望在南征的情況下,北方不安穩。
當然,大漢也不是什麼都不能做,背後捅點刀子還是可以做的。比如鼓動回鶻,提醒歸義軍,警示西域勢力,但這些都能起到決定性的作用。
如果真到那一步,或許隻能“祝願”其西進不順,遭遇頑強抵抗,遭受巨大損失了
或許遼國君臣意想不到,一次主動的修和,會讓大漢的君臣猜出他們西進的用心。但同樣的,到如今這樣的局麵,也無需似過去那般絕密隱秘了,畢竟遼國的準備動向,早就引起注意了,而等其發動,也沒有隱藏的必要了。另一方麵,漢遼雙方,也基本呈現明牌的局麵了,你若平南,我便西征,相安無事即可,找書加書可加qq群8878050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