彆看劉皇帝始終自信,平南戰事必能功成,畢竟是經過方方麵麵的考慮對比,又有絕對充足的準備,但就怕個萬一,怕個意外。行百裡者半九十,曆來偉大的事業,可不卻在最後關頭因為一時的疏忽而葬送了的例子。
按道理來說,以劉皇帝一貫以來的表現,不當有如此患得患失才是。然而,事實就是,在取得了一係列堪稱輝煌的勝利之後,他心裡反而生出不安了,他怕下一次,就遭遇自己的“滑鐵盧”的。
當然,這或許也是劉承祐太過在意其事了,所謂關心則亂,在削平天下、廓清環宇,成就開天辟地般的偉業麵前,劉皇帝也難真正保持一顆平常心。
不過,即便如此,他的基本素質沒有丟,所用是人,懂得放權,也敢於放權。
關於南征主帥的問題,劉承祐終究選擇李穀。在李穀建議朝廷平南的同時,也曾上了一封辭表,也曾坦然他的身體情況,說為了不耽誤軍事,為了顧全大局,願意讓位於其他將帥。
當時,劉承祐十分感動,就他所知,李穀的身體雖然不好,但也還沒到不能理事的程度。而李穀,大抵是聽聞了皇帝的顧慮,為免他為難,而主動請辭。
對於這樣的臣子,劉承祐還能多說什麼,當時就給李穀回了一封長信,表述他功勞,讓他安心料理軍務,向他保證,主帥之位,彆無二選,讓不要有顧慮。
因而,當平南詔令發布時,主帥的名字,明確無誤,就是汝陰郡公李穀。
等劉承祐回到崇政殿時,見到一道年輕的身影在那裡晃蕩,因為年紀的緣故,不算高,但看起來卻雄健有力,正是四皇子劉昉。侍衛告知劉承祐,四皇子已經等候多時了。
見到劉承祐歸來,劉昉立刻上前,鄭重其事地行禮:“臣參見陛下!”
此時的劉昉身上穿著一身鎧甲,亮銀色,更添幾分英武,腰間還配著一把刀。看他這穿著,見他的表情,劉承祐問道:“你這身打扮來見朕,所謂何事?莫不是要效仿將帥們,也要請命南征!”
哪怕已經定下出征將帥的人選,這段時間,向劉承祐請命南征的禁軍大將仍舊不少,都想趕上這趟平南的車,再取得些軍功。比如孫立,這位天子舊將,在前次整軍中,終於從小底軍的位置上退下了,這次也被拒絕了,劉承祐的回話是,多給年輕人一些機會。
此次平南,除了動用兵馬以地方軍隊為主要力量外,所遣將帥,也多是南方的戍將,過去的功勳大將,基本沒有任用。既是給後進者機會,也在於平衡。
麵對皇帝老子的發問,劉昉也很直接,抱拳道:“回陛下,臣確實前來請命從征,到平南征戰場上去!”
對此,劉承祐倒也不意外,觀察著他緊繃著的表情,沒有興奮,沒有跳脫,隻有堅定。
“小小年紀,不知輕重,你為戰爭兒戲嗎?是供你去嬉玩的嗎?”不過,劉承祐卻輕斥道。
“陛下,臣已經不小了,這些年,讀兵書,修武藝,如今南方大戰方起,不正是用武建功之時,否則習之何用?”劉昉少有得頂了劉承祐一句,頗顯豪情。
事實上,有過隨駕北伐的經曆,哪怕沒有真正體驗戰場的血腥殺戮,但劉昉的豪傑氣質與膽魄卻是磨煉出來了。按照虛歲來算的話,劉昉已經十三歲了,這在某些貴族子弟身上,已經是當爹的年紀了
“你這身鎧甲哪裡來的?”沉吟了一會兒,劉承祐問道。
“我讓軍器監幫我打造的!”劉昉老實答道:“陛下,等我再長大些,這套鎧甲可就穿不下了,到時候豈不是浪費了?”
聽其言,劉承祐也被他給逗笑了。劉昉卻不笑,就那麼認真地望著他。想了想,劉承祐問:“你娘親同意嗎?”
劉昉乾脆地道:“陛下若同意了,娘親那裡我自有說法!”
看這小子一口一個陛下,劉承祐的心裡,難免感慨,不過,他也確實在認真考慮此事的可行性,雖然,隻消他一句話的事情。
“江淮、鄂州、嶺南三路大軍,你想去哪邊?”劉承祐盯著劉昉,平靜地說道。
聞言,劉昉臉上終於一喜,然後陷入了思考,最終道:“嶺南!”
“為何?”劉承祐有些意外。
劉昉昂然道:“我此次從軍,是為磨礪自身,嶺南多山,環境惡劣,哪裡艱苦,就去哪裡!”
劉承祐終於笑了,探手摸了摸他腦袋,道:“朕稍後給你批個條子,讓你到嶺南軍前效力,至於職位,就給潘美當衛兵吧!”
等劉昉興衝衝地離開,劉承祐也不由歎了口氣,有欣慰,也有擔憂。對於兒子們的培養,劉承祐也算是費了一番苦心的,此前,他就有考慮過讓太子劉暘掛帥出征,給他長長威望資曆。
不過,後來息了此想法,即便如此,此番平南大軍的後勤調運工作,劉承祐也是讓劉暘全程參與,進一步鍛煉他的實政能力。
入殿落座不久,劉承祐又召來呂胤,直接對他吩咐道:“去查一查,軍器監是誰擅自給劉昉打造鎧甲的,按照規製將之處置了!”,找書加書可加qq群8878050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