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李穀同石守信、趙延進於暖室,溫酒縱論軍政之時,一道道軍令,也自江淮行營傳出,分赴各軍。其中最重要的一道,是傳向張永德軍的。
在前次行營的會議之後,張永德便率領兩萬江淮漢軍,潛行西進至和州,駐於曆陽,目標直指對麵的當塗。在漢軍的諸多將帥中,張永德年紀還算不得多大,但資曆尤深,不到二十歲,就是禁軍軍校,既是邢國公郭威的女婿,也是皇帝身邊走出的高級將領,背景可謂深厚。
雖然,一直沒有什麼赫赫戰功,但曆數其履曆,卻會發現,他可是十分活躍的,國初剿賊、平李守貞亂、征淮南、平川蜀,這些戰事中都有他活躍的身影。
沒能參與北伐大戰,但平南戰場上,他又是高級將帥。比起當初的老大哥李重進,張永德雖然沒有顯赫威名,但運道可謂好了,根基也極其深後,一般而言,像張永德這樣的人,最後往往爬得更高。
拂曉時分,長江岸邊,大隊的漢軍已然集結,同時,大江之上,水軍也已經擺好陣型,在親兵的護衛下,登上戰船,他要親自監督渡江行動。
“都虞侯,全軍已經準備好,隨時可以出擊!”揚州水師的主將張彥卿與張永德站在一塊兒,向他道。
此番,張永德在江淮行營,掛著都虞侯的職位,也是平南大軍中排次前四的將領。矗立甲板,隔江望去,晨靄之中,隱隱能夠望見對岸的采石絕壁,聽著江風呼嘯,水浪擊石,張永德拉了拉身上的軍袍,雙目之中煥發出強烈的神采,聲音顯得格外堅定:“傳令出擊,攻取采石磯!”
“是!”
隨著張永德一聲令下,一百五十艘漢軍戰船,離寨而出,向對岸駛去,乘風破浪,一往無前,如果配上背景音樂,那這場麵將更加激越,令人熱血沸騰。
對岸的南軍情況,早已洞悉,參與渡江作戰的漢軍,隻有七千餘人,半數是水軍,半數是精選的江淮士卒,都識水性。對於漢軍而言,難的是登陸作戰,而一旦登上對岸,剩下的戰鬥對他們而言,也就談不上什麼困難了。
采石磯的地勢,確實優越,易守難攻,否則也不會成為兵家必爭之地,在老臣朱鞏的率領下,也做好了防禦布置,然而,再險固的堡壘,終究是要靠人來守護的。
為了拿下采石磯,漢軍是做了充分準備,提前準備了十艘專門用於登陸的高船,其高度幾與磯上平齊,憑之靠岸,可直接登上絕壁。當然,在正式的登陸之前,還是進行了一次“火力準備”,由漢軍的強弓硬弩、火箭、以及霹靂炮,對磯上的寨壘、敵軍進行無差彆打擊。
持續了足足半個時辰,待天色徹底發亮泛白,在守衛的南軍一片混亂、惶恐之中,張永德果斷下令,高船靠岸,自其間,數百的披甲士卒,作為死士,先登江岸。
采石磯上的敵軍,倒也還沒直接崩潰,還是有士卒在將校的率領下,發起反擊,以弓矢、檑木、滾石、火油等利器為主,所產生的威脅也不給漢軍造成了些傷亡。
但是,傷亡畢竟不能阻止登陸的步伐,張永德所選的先登士卒,都是死士,沒有後顧之憂的猛士,既無懼死亡,也是向死謀生,前赴後繼,在付出了兩百來人的傷亡之後,就有漢卒登上磯頭,然後是第二個,第三個
循其後,張永德又繼續調派士卒,進行支援,當登陸士卒達到一營之數時,已足以穩固,當突破千人時,已可以發起反擊了,當突破兩千人之後,采石磯上的南軍則直接被殺敗了
整個渡江的過程,除了登陸之時,遭遇的抵抗激烈些,都沒有感到什麼威脅,就像喝水一般輕鬆。而從頭到尾,負責駐守當塗的守軍主將朱鞏,都不在采石磯的軍寨裡,他待在當塗縣城。
不過,在得知漢軍渡江襲來之後,還是帶著當塗的軍隊,前往支援,隻是,采石的失守太快了,等他帶軍從二十多裡外的縣城趕到之時,守軍已經崩潰了。
緊急時候,朱鞏沒有選擇放手一搏,領軍奪回采石磯,將漢軍趕下水去,而帶著人,毫不猶豫地向北撤去,準備回金陵報警。
就這樣,當塗兩萬守軍,一觸即潰,張永德也沒有下令追擊,而是在鞏固之後,集中船隻,將北岸的漢軍全部接過來。當夜,就地駐紮采石,翌日,向北進軍,兵鋒直指金陵,而采石距離金陵,不過百裡地。,找書加書可加qq群8878050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