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2章 十萬漢師圍金陵(2 / 2)

漢世祖 羋黍離 4016 字 2024-05-16

林仁肇的出擊,儘顯其膽魄與武略,並且也成功擊破了吳越軍,但是,漢軍在郭廷渭的指揮下,抗下來了。雙方在運河岸邊鏖戰了兩個多時辰,最終還是硬實力占優的漢軍取得了勝利。

尤其,在郭廷渭下令一支水軍,棄舟登陸,反襲南軍背後,一舉破之。常州之戰,乃是朝廷平南以來,真正的一場血戰,也是南軍麵對漢軍所發起的最有力的抗擊。

隻是從結果而言,並沒有取得取得預期的效果,林仁肇先勝後敗,最終隻與鄭彥華率領不足一萬的殘兵脫離戰鬥。不僅如此,還把晉陵城給丟了,常州因此陷落。

林、鄭二人,不得不退往潤州,這不是林、鄭的無能,隻是形勢如此,強弱差距難以彌補,導致其功敗垂成。即便如此,林仁肇的突襲,還是給漢越聯軍造成了不小的損失,吳越軍死傷超過三千,當然,這也給郭廷渭消化控製吳越軍隊提供了更有利的機會。

而隨著常州的失守,也代表著長江防線,走向徹底崩潰,哪怕沒有當塗戰役,其勢也難挽回。當塗大敗,常州失守的消息,先後傳至金陵,使得李煜君臣徹底亂了方寸,前者局勢還算穩定,這陡然間的滑落,完全讓他們意想不到。

不過這一回,算是金陵朝廷反應最快的一次,當即決定,放棄潤州,將那裡剩下的幾萬軍隊,全部調回金陵。不是他們關心潤州的危險局麵,壯士斷腕,果斷收縮,而是張永德的沿江東進,讓他們覺得首先要保證金陵的安全,也是起初他們做的最後的打算。隻是沒想到,這最後的一步來得這麼快。

漢軍這邊,在常州之戰後,郭廷渭有些惱怒,稍作整頓,即率水陸軍西進,直指潤州,想要挽回一些顏麵。與此同時,北岸的江淮主力,也趁勢動兵,大舉動作,準備配合郭廷渭軍的行動。

在這生死攸關的局麵下,金陵的撤軍命令來了。自古以來,撤軍都是個高難度的活計,尤其是危機四伏,軍心動蕩,稍不注意,撤退就會演變成潰退。

哪怕林仁肇動作夠快,也有所準備,也沒能幸免,畢竟,南軍不是指揮統一,訓練有素的精銳之師,各行其是,急於後撤,在郭廷渭領軍的追擊下,還是以一場潰敗收尾。

漢軍沿路追擊五十裡,最後在鄭彥華主動領軍斷後,方才止住,而鄭彥華受傷被俘,成功逃回金陵的潤州守軍,隻有兩萬出頭,且基本成為一乾散兵遊勇。

同時,在瓜洲揚子城駐屯了近一個月的江淮大軍,也成功南渡,登上京口。作為平南主帥的李穀,在坐鎮揚州整整四年後,終於踏上了江南的土地。

守軍撤退之前,曾有將校建議,把糧草、布匹等物資全部焚毀,不過被林仁肇拒絕了,結果潤州所屯,全部留給了漢軍。雖然沒有說為什麼,但是這樣的舉動,也能窺見林仁肇的某些想法。

西有張永德,東有郭廷渭以及江淮主力大軍,金陵的局勢,徹底陷入危亡局麵。加上從潤州撤回的軍隊,滿打滿算,金陵朝廷組織起了六萬守軍,六萬士氣低落、人心動蕩的烏合之眾。

在這種局麵下,李煜又辦了件親痛仇快的蠢事,在幾名言官的建議下,他把林仁肇抓起來下獄了,理由是擅自出兵兵敗,致使常州失陷,危機金陵。此事背後,乃是鐘謨在發力。

本就是危亡局麵,還自棄長城,雖然林仁肇這座長城,也是難以抵禦漢軍兵鋒,挽救狂瀾。林仁肇下獄,還需選出一個能夠領兵的人,然而,找不到什麼人,陳喬主戰,但他根本沒有領兵的能力。

於是,在金陵朝廷挑選著統兵禦敵的主帥之時,漢軍兵臨城下了,西麵張永德領軍迫秦淮河,東麵李穀親帥大軍駐鐘山,幾路漢軍合水陸大軍十二萬,圍困金陵。

江南戰事,直接進入最後的階段,自漢軍奉詔發兵,前後曆時還未滿一月。,找書加書可加qq群887805068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