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8章 兩江平定(2 / 2)

漢世祖 羋黍離 4077 字 2024-05-16

雖然,在李璟末期與李煜統治的這兩年,因為內外交困,經濟發展陷入了停滯乃至倒退,但其底蘊仍舊是豐厚的,隻要改弦更張,撥亂反正,整個江南社會都將煥發新的活力,向前繼續發展。

江南的人口、土地、文化、經濟,等等方麵,都是南唐留給朝廷的一份重大的財產。就如正史上,哪怕經過李煜時代的艱難,入宋之後,也給北宋商品經濟的騰飛,提供了紮實的基礎。

當然,不隻是江南,還有蘇杭、兩浙,這些在割據政權在南方的養育百姓,發展生產,大概是他們在過去的大分裂時代中最積極的作用與貢獻。

如今,即將收獲這份福利的,乃是劉皇帝的大漢朝廷。

相較於漢軍的歡呼,金陵城內,當國主決定投降的消息傳開後,則是另外一番光景,不論官、軍、民,都下意識地放鬆下來,有一種釋然。

然而緊隨著的,是對滅國的惋惜,一部分官僚,一部分將士,一部分百姓,不管怎麼樣,在李昪時代與李璟早期,江淮百姓是多受其利惠的,早一些的士人、百姓還是有一種感恩心理的,當初的安定,今日的繁榮,很多人都經曆過,如果國滅了,難免心懷感傷,這就是很多人最樸素的價值觀。比起南粵的劉鋹,李煜這個國主,將來江南士民心中或許會更多抱有一種同情的心理。

就在出降的消息傳開後,就有一部分官員與百姓,自發地到金陵宮門前跪倒,嚎啕大哭,納降儀式尚未正式開始,已經有人開始為滅亡的國度哭喪了。

而其他金陵衙門以及公署,則按照漢軍的要求,維持穩定,各守其職,保留案檔籍冊,封存府庫,等候查點接收。至於城中的守軍,則在朱令贇的帶領下,將兵器、甲胄都集中堆放在營房、校場,等候漢軍接收,並移駐城外安置。

在石守信的安排下,三萬多挑選出的將士,有序入城,接收城防,占據要害,進駐諸官署,唯一沒有踏足的,就是金陵宮城。

直到,皇太子劉暘、與主帥李穀等一乾重要人物,駕臨金陵宮城,李煜方率一家老幼及金陵文武,恭迎於宮門,正式獻降。

唯一的插曲,讓劉暘與李穀有些不滿的是,在納降之時,光政院輔政陳喬當著眾人的麵,從宮城上躍下,用自己的生命,為南唐殉葬。

這樣的舉動,足以顯示陳喬此人的剛烈、忠誠,可悲!可歎!可敬!然而,卻想不到,這會給他效忠的君主,帶去麻煩,這是成就自己的名聲,而連累主君。

當然,這樣淒涼的亡國之景,有一抹血色,或許也為這段曆史增添一抹異樣的光彩吧。

隨著收複金陵,李煜出降,也代表著,江淮大軍的基本目標達成。有李煜的降表,傳示兩江所屬諸州,望風而降,歸順朝廷。

十四日,李煜投降。

十八日,洪州的盧絳在得到李煜的降表之後,也下令出降。曹彬在兵臨南昌後,雖然圍城,做了攻城準備,但在得知金陵戰事進展情況後,還是忍住了,也要個全城之功,入城之後,和李穀差不多的舉措,嚴厲約束軍紀。

到二十三日,隨著鎮守劍州的將領陳誨舉眾投降,江南政權所轄州縣,正式平定。

漢世祖,找書加書可加qq群887805068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