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爵,是一個巨大的門檻,並且可以想見的是,開寶年以後,想要提升,將更加困難。
還有一批失意者,那就是包括榆國公李洪信等皇親國戚在內的一大批舊爵,或降減,或直接奪爵。如李洪信,能保留一個榆次縣公,都是看在太後李氏的麵子了。另外,不姓劉的皇叔慕容彥超,也由昌黎郡王降爵,改封灤國公。姐夫宋延渥倒是被封為惠國公。
連堂堂國舅都如此了,更何況於其他人了,那些在大漢建立以及統一的過程中沒有實在且令人信服功績的人,是毫不留情地針對。
而經過這樣一場整頓,大漢的勳爵體係煥然一新,首先就是數量問題,雖然因為新增功爵,而導致數量沒有減少,但基本剔除了那些不合理的封爵,並且,高等級的爵位數量基本是被腰斬了。除了那二十四王公,最終得封賞縣公以的外臣,隻有五十四人。
當然,調整最狠的,要屬勳職階官,這才是大漢勳爵最為泛濫的地方。如果說對貴族爵位是大刀闊斧地整改,對於勳階體係則是徹底的推到重建,幾乎將把三代以來所有的勳職散官全部廢除,而重新根據軍功、政績、履曆,進行重新的分配、賞賜,這也是波及全國的。
可以想見的是,會引起一番震蕩,但舊的去了,有全新的勳貴階層填補,有這些新的得益者維護,那些舊職舊封自然該被掃進曆史垃圾堆中去。
任何改革變動,有得意者,就有失利者,哪怕是大漢的新封爵們,尤其是那些被降爵的。或許是為了安撫眾人的情緒,對於勳貴的待遇,相比過去,則有了顯著的提升。
並且,在劉皇帝的調整下,大漢爵位的重要性在提高。雖然沒有食邑、土地這種實封,但是,俸祿是十分優厚的。就在此前,劉承祐讓三司頒布了一份全國勳爵職祿條文,麵對大漢所有勳爵、官吏所享受的待遇有了明確而細致的規定。
以國公為例,除了地位、榮譽的表彰,以及服飾、乘車、免役等一係列的待遇外,每年可以從朝廷領取俸錢兩千貫、俸糧五百石、絹一百匹,錦五十段,仆俸三十人額,這些隻是例俸,至於其他金銀器、雜彩以及逢年過節的賞賜則需要根據實際情況而給,但絕對不會太吝嗇。比起乾祐年間的“小氣”,這一回劉皇帝與朝廷已經算是大方了。
當然,最重要的是,爵位是可以世襲的,哪怕三代之後降等,也是可以傳與後人。而其他的勳官、階官、職官,都不行。並且,負爵而任職者,可以享受雙份待遇,除了爵俸,還有職俸,而其他在職者,不管加了多少勳階,都隻能按最高品級領取一份俸祿。並且,國公有一百頃土地可以免稅,還有子孫入學、蔭官的機會。基本,考慮到了方方麵麵。
可以說,劉皇帝在勳爵體係,投入了不少的心血,對於大漢的功臣,也算是優待了。因而,對於大部分得到封爵的人而言,都還是很滿意的,或許有降有減,但最實在的利祿收益,可是大大增長了的。
劉承祐做這些改革調整,還真不是為降低朝廷的財政壓力,因為按照新貴族的數量與俸祿的提升,在支出比起往年,反而有了不小的增長,這也是此前他對姐夫宋延渥提到朝廷財政的原因。
而經過這一番操作,大漢的勳爵體係得到完善,縱有不合理之處,也隻需在今後適當調整。同時,一個維護大漢統治的勳貴集團與統治階級,正式確立,而自唐以來泛濫的勳爵問題得到解決,冗官冗員得到初步遏製。,找書加書可加qq群8878050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