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開寶新政(2 / 2)

漢世祖 羋黍離 3035 字 2024-05-16

其二,就是在每歲兩稅的配額上進行調整,根據人口、土地、財產、富庶程度等條件,而劃定諸道稅額。沿襲自唐時的兩稅製,有一個看起來很先進的原則,就是量入為出,根據前一年所得標準製定征收額度,然後攤派天下。

如此固然減少了朝廷的麻煩,但因“戶無主客,以見居為薄”、“人無丁中,以貧富為差”的理念,看起來是貧富均差,但是因為造成了人口的流動,並因戶數變化而定額不變,而造成貧著愈貧,富者愈富的情況。

畢竟,在人口流動不受到巨大限製的情況下,都願意往富庶的地區謀生,而人多了,攤薄下來,需要繳的稅反而少了,窮的地方則反之。

當然,兩稅法如果隻是弊端的話,也不可能延續這麼多年而不被曆代廢除,這是國家的商品經濟發展到一定程度之後,能夠采取的稅法,並在此製的助力下,商品經濟得到騰飛,社會活力得到釋放。

稅額可以通過朝廷更改均衡,通過強權推行,但其中最讓人憂心的一個弊端,就不得不重視了。那便是土地的自由買賣而造成的土地兼並問題,這是在兩稅稅製下,一個避不開的問題。

當下,情況還不嚴重,人口還不多,土地富餘,但過個幾十年,就不一樣了。因此,為了在此方麵加以限製,決定增加土地交易稅,課以重稅,但凡買賣土地,買賣雙方皆繳納兩成的稅。

關於土地的問題,劉皇帝也是經過深思熟慮的,所謂攤丁入畝,並不是一把無往而不利的利器,且以大漢如今的發展程度,還遠不到那一步。

當下,最合適的辦法,還是在已有的基礎上,進行政策調整,同樣能夠起到大發展的效果,助力經濟騰飛。

除以上兩則之外,在其他方麵,同樣體現著重農的思想,比如之前在東京引起風波的糧價政策,對於種地的農民而言,糧價漲了,就是對他們最大的好處。

同時,在全國各地興建義倉、增加公糧儲備的政策,除了對凶荒的預防之外,也考慮到,在豐年之時,由官府出錢以高於市場的價格從百姓手中購糧,一舉兩得。

另外,由於官府收稅,以貨幣為主,在這個過程中,對於缺少錢絹的百姓來說,很容易在交易的過程中吃虧,以三年為周期,製定一個商賈購糧的最低價格。

總之,此次的開寶新政,主要目的,就是減輕黎民的負擔。大漢的農民,可以說獲得了自開國以來最好的優待。當然,他們也值得,畢竟在過去的十五、六年,就是靠著對他們的剝削方才有實力去建立功勳,成就大業。,找書加書可加qq群887805068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