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 湖湘之治(2 / 2)

漢世祖 羋黍離 2961 字 2024-05-16

在如今這個時代,人才是第一生產力,當人口的增長得到滿足後,其他方麵的進步,也就可想而知了。一享山林之澤,二擁江湖之利,再大興墾殖,鼓勵商貿。

三年之後,雖然還談不上溫飽,但呈現出欣欣向榮之勢。五年之後,治安良好,政通人和。八年之後,對當下的湖南百姓而言,也然稱得上“小康”了,並且可以反哺朝廷了,潘美平嶺南,其中半數的錢糧、七成的丁夫就是由湖南供應的。

在勸課農桑,開道疏渠,興修水利的基礎上,昝居潤還另外發掘了一條財源,那便是礦產的采冶。尤其在南麵的郴州境內,像金、銀礦這樣的貴金屬,得到了大力開采冶煉,像規模大一些的銀坑,郴州境內就有三處,到如今,湖南每年歲貢朝廷的銀就達一萬五千兩了,這個數目也不能說少了。

在經濟民生之外,文化事業,同樣得到恢複,這片土地,是有足夠的文化傳承的。哪怕財政最拮據的那一兩年,昝居潤每年都會摳出一部分道府財用,支持學校,扶持讀書人。

宣慰使石文德為首的一批湖湘士人,再加上一部分遷入潭州的川蜀文才,共同推動了三湘的文化發展。在大漢迎來統一,進入開寶時代之時,在昝居潤的支持下,石文德糾集了一批文士,共同編纂出了一部描繪唐末以來湖南政治、軍事、人文、風俗等曆史與社會麵貌的書,取名《湖湘誌》,並在開寶大典時,與進貢方物一起獻上,得到了劉皇帝的讚賞。

可以說,在昝居潤的治理下,湖湘大地,再度迎來一次大發展。讓人遺憾的是,天下無不散之筵席,昝居潤被調走了,去江浙,如今更是閩浙巡撫,可以算是高升了。

不過,對於湖南百姓而言,卻是一大損失。據說,昝居潤登船離開之日,萬民挽留,長沙城中百姓為之一空,爭相送彆於湘江之畔。或許有些誇張,但百姓們對昝居潤不舍的感情卻是真的,為了紀念他,特地將接引瀏陽河的一條水渠更名為昝公渠。

治湘八年有餘,除了留下一份傑出的政績,還有如此名聲,也堪稱的不凡了。嚴格意義來說,論治功政績,在大漢的所有地方長官之中,昝居潤保底第二,但因為湖南在大漢的地位,著實不高,縱然做出了實在的成績,也不夠矚目。

開寶元年的長沙城,已經看不到當初的破敗,因戰爭所受的創傷,也早已被修複,人口也恢複到了五千餘戶。要知道,早年為了恢複發展,昝居潤把人都推出去開墾了,城中人口一度跌至不到兩千人......

官署之內,走了昝使君,迎來邊使君,如今,輪到邊歸讜來接手湖湘了,帶領三湘子民繼續前進了。邊歸讜,在乾佑初年的大漢政壇上,還是很活躍的,最高曾擔任過禦史大夫,主管監察係統,屢次直言上表,言必有理,切中要害,也十分得劉承佑敬重。

隻是,由於後來對武德司的幾番針對,最終惹惱了劉皇帝,被外放為淮西道按察使。在任期間,嚴肅法紀,清除奸吏,後又調任荊湖道,改知江陵府,如今成為荊湖南道的長官。,找書加書可加qq群887805068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