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章 兩京並重(2 / 2)

漢世祖 羋黍離 4253 字 2024-05-16

關於遷都之事,朝廷中是沸沸揚揚,但是有一點似乎是所有的共識的,那就是大漢的都城,隻有開封與洛陽這兩個選項。

西麵,長安沉淪已久,可為一方重鎮,卻早不堪為帝都,屬於第一個想到,也第一個排除的。南麵,也就一個金陵有“龍氣”,可為王業之地,隻是屬偏安的王業,再加上大漢以北統南,怎麼都不會舍北而就之。

至於北麵,可供選擇的地方就多了,太原龍興之地,但半個多世紀,數代更迭,其元氣已喪幽州有成為大都的潛力,但太偏稍微像樣點的,要屬大名府了,然有一說一,那還不如開封。

而綜合各方麵的因素,隻有開封與洛陽了。開封有其客觀的有利條件,而洛陽,從東周時期起,便是天下的中心了,且曆代大一統帝國的都城,也無外乎這長安、洛陽這兩選,今長安衰頹,也隻剩下洛陽了。

另一方麵,固然經濟重心的東移、南遷,使得開封崛起,卻也不意味著,西部地區就不重要了,那仍舊是帝國的半壁江山,從河西到關隴再到川蜀,這都是大漢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而在交通關西,鎮撫西部的作用上,洛陽的優勢就更大了。並且,如今的川蜀,尤其是劍南道,乃是朝廷排於前列的財稅重地,關內也非真的就是一片斷壁殘垣,破敗之地,那裡每歲的出產仍舊很多,八百裡秦川供養不起一個大一統的京師,作為關西的經濟中心,也是綽綽有餘的。

至少經過前後二十年的發展,如今的關內,已然超過了晉中地區。隻是民族問題,還是個痼疾,也正因如此,更不可忽視關內的重要性。那是連接河隴,維護大漢西北邊陲穩定的重要紐帶。

而在論及與天下八方的聯係交通上,作為中樞樞紐,起到居天下之中而彈壓四方作用的,也唯有洛陽這一地。

至於西遷洛陽,而造成的漕運上的壓力,劉皇帝可是知道明清兩代定都北京的,比壓力,還能大得過那兩朝?

“明日是二十三日了吧!”劉皇帝突然問喦脫。

聞問,喦脫看了劉皇帝一眼,小心翼翼地提醒道:“回官家,今日為臘月二十四!”

“哦?”劉皇帝麵上倒也沒什麼尷尬之色,他是好久不記月日了。

“這麼快,一年又要過去了啊!”感慨了一句,劉承祐對他吩咐著:“許久沒大朝,傳詔,明日大朝,在京五品以上官員,悉數上朝!”

“是!”

翌日,在崇元殿大朝會上,在處理幾件早已議定的事項後,劉皇帝正式宣布了兩件大事。

其一,是來年出巡之事。

其二,便是改建西京之事,任務不出意外地,落在了灤國公慕容彥超以及西京留守柴榮身上。

遷都之事,就此擱議,然而,結果卻已定了,其後不久,劉皇帝便著魏仁溥及竇儀負責自東京諸部司之中,挑選一批官員,西赴洛陽,作為留台人員。

早年的時候,在洛陽也是有那麼一批官員的,隻是被劉皇帝打為冗員,悉數裁撤了,隻保留西京留守府這一機構。如今,這也算是一種開倒車了。

但是不管如何,劉皇帝建設發展洛陽的決心,是毋庸置疑的。朝中不乏聰明人,有一些在東京不如意的官員,開始走門路,求上進,欲赴西京任職。

而此後,在洛陽修彆府,置產業的貴族公卿,也更多了。

洛陽,也不當隻是一處卸職歸養的勳貴們的養老地。,找書加書可加qq群887805068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