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官正答道:“拋除損壞、丟棄的,還剩七千餘具,足以渡河!”
“還剩多少將士?”王全斌再度問了一個沉重的話題。
上官正仍舊平靜道:“經過統計,全軍還剩21384人!”
“折了我近兩成將士啊!”王全斌長歎一聲。
“口糧還剩下多少?”
“可供半月,若算上隨軍牲畜,還能倍之!”上官正道。
“雖則有些緊張,但既入其境,還怕找不到吃食嗎?”王全斌倒是自信。
上官正道:“有王副招討使在東路大張旗鼓,大理後方,必然無備,縱然有備,力量也絕對不足。他們更不會想到,我們敢走北麵的絕徑,直插其腹心!”
“接下來,我們要搶時間了!”
二者商談間,前軍指揮使康保裔尋來了。康保裔算是大漢的二代將領了,勇猛善戰,乃是邊防大將康再遇的兒子,彆看年紀不算大,但從軍履曆也有近二十年了,這也是個少年時就開始是軍營中打滾的人,過去也參與了大漢不少戰爭。
跟著康保裔前來的,還有幾個人,幾個穿著當地服飾的土著。康保裔上前稟報:“都帥,末將帶人巡察周邊,發現這些麼些族人,這是本地麼些部落的首領和誠,聞大軍過,願意投降,末將特地帶起來拜見都帥!”
聞之,王全斌立刻來了點興趣。而那幾名麼些族人,在首領的帶領下,直接跪下,磕頭不止。
通過翻譯,與之有了相對暢通的交流,從其口中,王全斌得知,金沙江上遊的這片地帶,周邊都是麼些族人,平日裡很少受大理國管轄,屬於大理國內的貧困地區。麼些族,也就是納西族。
至於問他周圍的軍事情況,距離羊苴咩城有多遠,其也答不出來。不過,對於周邊的地理情況,卻是熟悉,並表示願意帶路,並提供了一處適合的渡河地點。
經過一番小心的盤問,確認無詐後,王全斌自然接受其投降,而後令其選了幾名熟悉道路的族人,給大軍做向導。
由於充分的準備,渡河隻花了半日的時間,所謂的金沙江天險,就宣布告破,完全沒給漢軍造成什麼阻礙,甚至大理軍隊沒有察覺。
過河之後,在王全斌的催促下,剩下的兩萬餘西路漢軍,開啟了狂飆急進的模式,一路南下。越向南,城甸也多了起來,大理終於有所反應,但稀疏的防禦,也完全沒有造成什麼阻擋。
自三賧至鶴川,沿途大理官員守將,麵對漢軍,做了和那些部族一樣的選擇,投降。對此,王全斌悉數納之,除了搜羅一些口糧、牲畜,並討要向導之外,並沒有停下進軍的腳步,而是繼續長驅直入。
隻要不遭到強硬的抵抗,就不管他。就這樣,到八月二十七日時,王全斌大軍幾乎毫無阻礙地,抵達了龍首關,這也是羊苴咩城北麵的門戶。
而這座門戶,準備不及,麵對突來凶悍的漢軍,根本抵擋不住。一次突襲,半日就攻克。龍首關既克,羊苴咩城也就向漢軍敞開了大門。
蒼山洱海,成為了漢軍馬踏羊苴咩城最美麗的背景。,找書加書可加qq群8878050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