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郎,快坐!”東宮,劉暘把還京的劉晞引入座,並給他倒了一杯涼茶,道:“時值仲夏,天氣炎熱,喝點冰飲,解解燥!”
“多謝二哥!”劉晞一副灑脫的表現,坐下,整個人都處在一種放鬆的狀態中。
“此次南巡,一去半載有餘,爹與高娘娘都甚是想念,回來了就好!”劉暘說道。
“已然覲拜過父母了!”劉晞表情認真了些,說道:“南麵的風景,雖異於中原,卻也彆具一格。若不是進入夏季,氣候過於炎熱,再兼並夫人有孕,隻怕還要多逗留些時日!”
“弟妹有孕了?”劉暘仿佛抓住了什麼重點一般,問道。
“是啊!”劉晞難得地有些不好意思,應了聲,嘴角不自覺地流露出笑容:“被留在瑤華殿,聽候母親嘮叨了。”
聞之,劉暘也露出了點稍顯矜持的笑容,說:“喜事啊!如此,天家子嗣也越茂盛了,正彰大漢昌盛之國運!”
“大嫂又誕下一子,前不久,惠妃娘娘也給我們添了一個十五弟”
“我初還京,情況還不甚了解,看來還得備上兩份禮物,補上祝賀!”劉晞笑道。
言罷,劉晞敏銳地注意到劉暘眼神中流露出的少許失落,念及談論的話題,有所恍然。張了張嘴,終究沒說什麼。
隨著時間的推移,太子妃無孕,劉暘無子,這一點也開始被放大了。於國於家,這都是一個隱憂。而作為兄弟,劉晞也不好貿然說些什麼。
“三郎此番南下,走訪兩湖、兩廣,其治況如何?你的觀感如何?可曾發現什麼問題?”劉暘迅速地調整過來,同劉晞談起正事。
當初讓劉晞南下,可不隻是讓他去度蜜月的,體察中南治況,了解地方民情,這才是最主要的。
“不得不說,爹的眼光,五人能及,雖長處中原,對於兩湖、兩廣的情況,卻洞若觀火!”提及此,劉晞嚴肅了些,發自肺腑地拍了個隔空馬屁。
將已然向劉皇帝彙報過的一些情況,劉晞簡明扼要地說來:“朝廷收治兩湖,已然十五載,經過這麼長時間的建設,成績斐然。
擁江湖之利,成魚米之鄉,可以冀望,隻要繼續開發墾殖,兩湖必將成為朝廷新的糧倉。以湖南不足一百五十萬的人口,卻有二十三萬頃的在冊田畝,這在全國道州都屬少見。
不過,就我所觀,湖南實際的田畝數目,隻怕也不隻官府籍冊上登記的這麼多,實際情況,還當有不少未登記造冊的。並且,以兩湖之廣,可供開發的土地,當以倍算!”
聽劉晞講述,劉暘也不住地點頭:“看來,確實如下邊彙報的情況一致,還是受限於丁口啊!”
“朝廷幾次遷民填湘,湖南前後遷入的人口,約有近七十萬,再加上本身的增長,方才有如今的規模,不複當年的蕭條。
我同李使君有過交流,據他說,這些年湖南百姓都樂於生養,等這一代人長成,湖南的發展速度會更快,且時間越久,其人口劣勢也將逐漸得到解決”
“李師傅近況如何了?可曾安好?”聽劉晞提到李昉,劉暘忍不住問道。
要說大臣之中,劉暘與誰的關係最好,舍李昉無他人。隻不過在李昉外放的這些年中,或許是為了避嫌,兩人之間沒有太過密集的往來,劉暘也隻在逢年過節,派人給些禮物,以表心意。
劉晞呢,也知道二者之間的感情與關係,說道:“李使君乃是賢臣,勤政育民,同時文才卓越,湖南的文化氛圍很濃厚,出了不少才學之士,就我耳聞,那些人對李使君也是心悅臣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