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麵對劉皇帝的反問,趙匡胤也不由得沉默了一下,終於說道:“漢軍對遼的長處與優勢,還在於鋒銳軍陣,還在於步騎結合!”
“然若囿於此道,能夠縱橫塞外,實現滅遼的目標嗎?”劉皇帝道。
趙匡胤應道:“如此前所議,欲出塞,除騎兵之外,當給所有步卒配驢馬,以彌補機動之不足!”
“也隻有如此了!”劉皇帝臉上終於露出了點認同的表情。
事實上,這也是劉皇帝與樞密、將帥們討論的結果,培養一名合格的騎兵或許難,但培養一個會騎馬的步卒,就相對簡單多了,花費也更少些。
過去這麼多年,感受到那沉重的財政壓力,劉皇帝也早就息了那種培養幾十萬騎兵,然後大舉出塞,掃蕩草原的心思。沒辦法,太費錢了,以大漢如今的體量,不是撐不住,而是沒必要硬撐。對戰契丹人,步騎結合,才是立於不敗之地之法,也是大漢軍隊的建設方針。在這些方麵,趙匡胤實則是有深刻的認識的。
君臣談論間,同樣侍立在旁,胯下駿馬,身被亮甲的趙國公劉昉,眼神則直勾勾地望著遼軍方向。心中難免有種悸動,同時,腦海中仍不免浮現出方才鷹隼遨遊的風采,他動了心思,他也要養那麼一隻雄鷹......
“陛下,遼軍來人了!”楊延昭前來稟報。
他與李繼隆、郭儀等青年俊才,也隨駕而來,除了護衛之外,也做著一些傳令、協調等瑣碎的事情。
很快,蕭護思被帶到鑾駕前,矜持地行一禮,道:“外臣蕭護思,參見陛下!”
“蕭樞密!我們可算是老朋友了,不必拘禮!”劉皇帝笑吟吟的。
“多謝陛下!”蕭護思似乎沒有同劉皇帝寒暄廢話的意思,指著嚴陣以待的漢軍鄭重道:“我大遼皇帝已應邀請而來,如期會約,這便是陛下的待客之道嗎?”
聞之,劉皇帝乾脆做在車轅邊,淡淡然地說道:“強兵猛將,隻作護衛罷了!倒是遼主氣勢洶洶,蕭樞密之來,朕還以為是為宣戰來了!”
劉皇帝說得輕巧,蕭護思則臉色繃緊,嚴肅道:“漢軍有硬弩,遼軍有強弓,如是而已!”
見他如此硬氣,劉皇帝也不由樂了。不過,蕭護思使漢多次,兩次和議都是在他的主持下簽訂的,對於“老朋友”,劉皇帝態度還是寬和的。
笑容一斂,認真地道:“你且答複遼主,他能赴約,朕倍感欣然。隻是雙方如此大的陣仗,太過肅殺了,既嚇了部民百姓,還驚了飛鳥走獸,破壞這周遭美景。
朕誠心相邀,並無他意,隻是北巡至此,興之所至罷了。順便會商,為兩國友誼,為天下蒼生,為千百萬子民謀些安寧。
你我雙方,不必這般劍拔弩張。朕命人在此濼旁,設一筵席,各帶隨從、衛士,飲酒作樂,談天論地,如何?”
劉皇帝是一臉真誠,蕭護思默默記下劉皇帝的意思,拱手道:“陛下所言,外臣定然如實帶到!”
很快,耶律璟那邊給了反饋,同意。於是,在行營匠人高效的工作下,兩軍之間,白水濼岸,一座會宴的場地就搭設而成。
劉皇帝與耶律璟各自引人入座,當然,是在兩軍陣營的嚴密監視之下。隨著二帝入席,南北的漢遼兩軍,氣勢更加凝練了,非但沒有放鬆,反而蓄勢待發,隨時可能出擊......,找書加書可加qq群8878050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