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劉暘被劉皇帝留下了,讓他代替自己,到西南方向的隴右道巡視一圈。西北四道中,除了作為基礎的關內道,就屬隴右道朝廷經營最久。
畢竟是從褒國公王景開始,就拓地收治,再加上開寶年來的持續蠶食進取,疆土又向西擴展了一大片。由於吐蕃的分裂,無力抵抗,可以說,大漢在隴右以西的勢力,已然超過了盛唐之時,不論是疆土範圍以及影響力,都是如此,畢竟在高原上已沒有一個統一的強大的對手威脅。
對於近些年取得的成果,也不能光聽彙報,劉暘呢,就是代表劉皇帝前去檢視一下,身臨其境,看看如今大漢疆域的極限在哪裡。
同時,皇十一子劉曉也被劉皇帝留下了,原因是劉皇帝疼兒子。劉曉也才十一歲,身子素來就羸弱,前麵幾個月的旅程,一直熬著,沒有叫過苦累,但是,劉皇帝還是擔心讓他繼續跟下去,會扛不住,於是把他留在靈州休養。
至於其他人,就沒這個待遇了,隻能咬著牙,忍著西北的狂沙厲風,埋頭隨駕起行,默默趕路。的
自靈州南下,沿著黃河上遊前進,至中衛縣渡河。中衛縣乃是黃河上遊的一大通衢,但荒廢許久,朝廷複置官員管理也還是近十年的事情。境內渡口密布,也是後世“黃河九渡”的來曆。
過中衛後,便徑直西行,沿著沙漠邊緣,順著長城,向涼州方向趕路。沒有多少耽擱,也沒有駐足留戀的興致,滿目的荒涼,若是平時也就罷了,在此冬季,大漠戈壁也隻能讓人敬而遠之。
狹長的河西走廊,除了風,就是沙,乾冷的空氣,森寒的溫度,讓人極其不適。過去奏章上所報,呈現的那些往來的商旅、駝隊,全然見不著。
或許有不逢時的緣故,但總歸讓劉皇帝覺得單調,而就如大臣們所提醒的那般,西巡走得太不容易。
等抵達涼州州城姑藏的時候,已然是十一月中旬了,而隨駕的八千餘人,累倒、病倒了近三成,,甚至死掉了上百人,大多是因為水土不服,牲畜同樣凍死、凍傷不少
事實證明,在大自然的偉力麵前,個人的力量太過渺小了,就一個西北尋常的氣候,就讓劉皇帝的行營折損了這麼多人!
而劉皇帝自己,同樣不好受,他本就忌冷,再加上一雙老寒腿,哪怕儘力飽暖,實際上也是一路煎熬。
也就是抵達涼州後,有城池,有房舍,有棉榻,這些方讓他好受了些。河西布政使盧多遜很體貼,各項事務,安排得是妥帖到位,省卻了不少麻煩,讓劉皇帝誇獎了一番。
劉皇帝忍不住把自己這次西巡,與隋煬帝西征吐穀渾聯想起來了,然後不得不感歎,那真是個暴君。幾十萬人走青海,翻山越嶺,那才是真正的絕域險途,死傷無數,與之比起來,劉皇帝自覺還是自己理性一些
不過,駕臨涼州之後,老問題擺在了劉皇帝麵前,還要不要繼續走下去,要知道,從姑藏到陽關,直線距離都還有約一千三百裡了。
不得不說,親身經曆過後,在現實問題麵前,劉皇帝終究還是遲疑了。不過,倘若就此收回成命,放棄西巡,那他顏麵何在,此前放出的“不到陽關不回頭”豈不成了空話,之前吃的苦受的罪豈不白廢?
但是,倘若繼續西進,行營將士,隨駕文武,隻怕又該生出些波瀾了,哪怕他們不敢表現出來,心中總歸有想法的。
同時,劉皇帝自個兒的雙腿,那陣陣的隱痛,也在提醒著他,勸阻著他,找書加書可加qq群8878050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