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問石樞密,準備動用多少兵馬?”
問話的還是宋琪,石守信看了這個神色莊重的宰相一眼,而後站到軍事地圖前,介紹道:“樞密院初擬,此次出兵,分三個方向。
東路主攻,集兵二十萬,燕山、河北二道戍卒、地方軍馬及鄉兵征調十五萬,另自兩京禁軍抽調五萬步騎北上。
軍令已下,邊軍已然集結整備,地方兵馬正在征調之中,一個月內,可彙集幽州整頓。禁軍也在準備中,詔令下即可出征。
中路出山陽,在鐵騎、龍捷兩軍中抽調一萬騎兵北上,再將河東、山陽兩道的馬軍全部調動,集中三萬騎兵出塞。不過中路,隻作牽製,分散遼軍兵力,不予力敵!
西路,同樣全部動用騎兵,以榆林、關內兵馬為主,抽調兩萬騎,自豐州北出,經略遼國西部疆土,仍舊以襲擾為主!
當曉諭中西兩路將領,告以策應目的,不得貪功求切!”
樞密院做的計劃,自然是經過細致考量的,尤其在兵馬調度上,更是輕車熟路,在這方麵,劉皇帝不會有什麼異議。
不過,劉皇帝還是習慣性地問其他人意見:“如此調度,可還妥當?”
“妥當!”
“甚妥!”
曹彬不怎麼說話,此時卻主動提醒道:“三路齊出,最重要的,還在輜重軍備供給,尤其是東路軍,一旦兵進遼東,便是千裡遠征,數十萬兵馬丁壯,消耗巨大,更不能生任何差池!”
“曹彬還是穩重啊!”聞之,劉皇帝微微一笑,看著趙普、宋琪以及潘美:“軍需供饋,就要靠你們了!”
“臣等自當全力以赴,以致周全!”趙普帶頭表態。
劉皇帝回頭問石守信:“二十萬軍,實力可夠,能夠打下遼東嗎?”
見劉皇帝似乎有疑慮,石守信當即道:“臣等仔細籌算過,勞二十萬兵馬遠征,需以同等數目的丁壯隨軍供饋,關內關外實際動用人數,當在四十萬人以上。如若再多,必然帶來更多軍需轉運供給上的困難!”
趙匡胤則指出:“水師還當利用上!”
石守信點頭,大漢這些年對水軍的建設可沒有任何放鬆,他怎麼可能忽視掉,當即道:“登萊及密州三萬水師,當全師北上,協助陸上,浮海擊遼。大漢水師對遼,占據絕對優勢,水陸並進,可取奇效!”
“陛下,臣等考慮,陸上輜重轉運困難,待兵進遼東,取得成效,獲得一個立足點後,軍需供應,可通過海路轉運!”趙普主動說道。
“很好!”劉皇帝滿意地點點頭:“水師海運優勢,自然要充分利用起來!”
這些年,在官府的開放與支持下,大漢無論是造船還是航海技術,都得到了顯著的提升,海路交通,早已成熟。
遼國在渤海灣內,也投入了不少錢糧,建立了一支水軍,就是為了禦備來自海路的進攻,然而,以大漢水軍的強大優勢,足以碾壓之,將海灣控製在手,再利用起來,是不會有多大問題的。
“還要再添一路!”盯著地圖看了許久,劉皇帝又指示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