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韓徽還是一臉平靜,冷靜稟道:“情況比之此前有所差彆,過去,遼軍遊騎是小股多出,此番則集中了力量,突然打擊,護衛措手不及,因而有失!”
聽韓徽這麼解釋,趙匡胤的表情稍微緩和了些,站到帳中的那張沙盤麵前,盯著漫長的遼西走廊,沉思著。
“這些襲擾的遼軍,就如蒼蠅臭蟲,雖難以傷我根本,卻不勝其擾,大軍在此,軍需轉運,不能出差池,針對這些遼軍,還當著力打擊!”高懷德嚴肅道。
張永德建議道:“騎兵攻城無用,可將行營騎兵派出去,打擊遼賊,保障軍需補給!”
趙匡胤對此表示認可,當即拍板:“就這麼辦!”
聞此言,黨進來了興趣,請戰道:“我去!”
看著黨進,趙匡胤凝眉道:“遼軍輕騎,倚仗遼西丘陵小徑,行蹤飄忽,來去不定,你不熟悉地形道路,如何能夠領軍反製?”
聽其言,黨進都想問趙匡胤一句,這就是不願意給他立功的機會了?
而從其所言,這還得從燕山的邊將中挑選將領了,而趙匡胤的目光也落到馬仁瑀、李漢瓊二人身上:“二位將軍可有良將舉薦?”
馬仁瑀考慮了下,說道:“都虞侯侯延廣,作戰驍勇,精於騎射,且從戍榆關已久,熟悉遼西山嶺,年紀雖輕,但極具膽略,可委以重任!”
李漢瓊則惜字如金:“侯延廣可以!”
受到這兩名大將的肯定,趙匡胤的疑慮頓時就打消了一大半,不過兵不可輕與,為求慎重,趙匡胤還是命人將侯延廣召來,親自考察了一番後,下定決心,給他七千騎,將打擊襲擾糧道遼軍的任務派給他。
侯延廣乃是已故魯國公追贈侯益的孫子,現年二十五歲,侯益子孫甚多,就屬侯延廣資質最高。其父侯仁矩去世前,就曾言,昌我家門必此子。而父喪未久,侯延廣便脫下喪服,穿上戰甲,參與到北伐事業中來。
見侯延廣年輕,黨進請命隨之,趙匡胤則再度打擊了黨進的積極性,他怕這老將立功心切,喧賓奪主,壓製了侯延廣,那樣反倒會起負麵作用。既然決定用年輕人,就給足其發揮空間。
一場會議,群策群議,調整安排,雖然還沒有解決問題,但至少找到了方向,一乾老將老帥,調整能力是極強的,也不會為些許的挫折就影響心態。
散帳之後,劉暘將趙匡胤留了下來,以二者的關係,劉暘也有話直說:“榮公,錦州如此難下,如久挫堅城,是否影響大局?”
注意到劉暘眼神中流露出的憂慮之情,趙匡胤臉上綻開一道讓人放心的笑容,安慰著這個青年太子:“殿下不必憂心,戰事才正入佳境,我軍全力尚出其一,攻之雖難,但遼軍守之亦蹙!還需沉心靜氣,從容應對!”
見趙匡胤表現淡定,劉暘的心中少許焦慮似乎也緩解不少,拱手道:“我不知兵,臨機決斷,還需仰仗榮公啊!”
有一個充分信任的上級領導,對指揮將帥而言,是很難得的事情。對劉暘之言,趙匡胤沒有其他表示,鄭重回禮:“臣萬死不辭!”
“若是王老將軍那裡能取得突破就好了!”劉暘目光投向西邊,王彥超領軍北上,勝負未定。
趙匡胤道:“北麵地形比之遼西更加負責,不過遼軍守備不似這邊強硬,王彥超沙場宿將,縱不足進取,至少不慮其敗!”
停頓了一下,趙匡胤又道:“郭廷渭那邊,增兵之後,已然向辰、耀挺進,我們這兩軍,隻要有一路取得突破,那遼軍布置的防線,都將陷入崩潰。因此,戰局仍舊掌握在我軍手中!”
“時辰已晚,殿下觀戰一日,也辛苦了,早些歇息吧!”注意到劉暘臉上的疲憊之情,趙匡胤關心道。
聞言,劉暘搖搖頭,歎道:“如何能歇得住?將士傷亡甚多,我當去傷兵營看看,不能與將士浴血同死,必要的撫慰又豈能吝惜......”,找書加書可加qq群8878050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