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州城破,城中的三千遼軍守兵,全數被殺,一個都沒逃掉,動手的,當然是那些西域人。經過削減,這些年,遼國在西域布置的兵力,隻有不到三萬人。
三千卒被殲滅,對於遼國在西域的防禦,毫無疑問是個重創,在有限的兵力下,想要守備偌大的西域,遼軍的形勢可謂嚴峻。
並且,伊州的告破,也算打開了漢軍西征大門,而郭進所統率的兵力,則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仆勒所部,直接收編,更有伊州附近的義軍、部民,踴躍參軍,一起彙聚在大漢的旗幟下。
可以說,漢軍的西進,徹底點燃了常年飽受欺壓與盤剝的各族人民反抗的熱情,複仇遼國,打契丹人,他們格外積極。
當年西州回鶻有上百萬的國民部眾,經過遼軍的征服,人口銳減,隻餘不到四成,再兼近幾年社會動蕩,契丹人的持續壓榨,繼續減少。
即便如此,剩下的幾十萬人,暴動起來,也足夠遼軍喝一壺的。而這,也是郭進以區區一萬步騎,就敢打西域最大的依仗,伊州的輕鬆攻陷,就是證明,而打下伊州,也成功地撬動了整個西域的大局。
隨郭進之後,當年大量外逃河西的西州遺民,紛紛向河西官府請求,自備武器、戰馬、口糧,返回西域複仇作戰。
麵對這些西州遺民的熱情,河西官府自然表示歡迎,不過他們做不了主,還是盧多遜魄力十足,先斬後奏,同意這些人的請求。
於是,又給郭進西征,增加了三千多名作戰意誌堅定的戰士,等到進入五月,郭進的西征軍已然壯大到超過三萬人,並且兵臨高昌城。
而此消彼長之下,西域遼軍的情況則日趨惡劣,他們不隻要麵對郭進所率漢軍主力的進逼,內部則是全民皆反,一片沸騰。
廣大的西域境內,除了幾座主要城市,剩下的鎮甸、村莊,不是被西域人占據,就是在漢軍的控製當中。尤其是西域人的報複行為,殘忍而血腥,幾乎把當年遭受的苦難十倍百倍地還了回去,逼得遼軍不敢分散。
西域遼軍,不知覺間,陷入了當初耶律斜軫西征時回鶻國的窘境,隻能困守衛城郭,而城市之外,全部淪陷,無力作為,隻能任由漢軍馳騁。
而在此危局之下,遼軍內部也產生了矛盾。遼國負責西域軍政主要有三人,安撫使耶律伊賴哈,招討使耶律沙,以及被排斥出遼國權力中心的魏王耶律敵烈。
耶律伊賴哈是遼先帝耶律璟的心腹,耶律沙則是久經沙場的大將,三個人意見十分不統一。耶律敵烈主張集中力量,主動出擊,消滅郭進率領的漢軍主力,在敵烈看來,隻要擊敗了漢軍,其他西域義軍隻不過是一群烏合之眾,不足為大患。
耶律伊賴哈與耶律沙則持明確的反對意見,耶律伊賴哈堅持該死守,以待局勢改變。而耶律沙則要果斷些,他認為西域已不可守,該有所取舍,具體的措施,就是將龜茲、高昌放棄,保存實力,收縮到北麵的輪台、北廷,將天山以南的地盤讓給漢軍。
相比於南北,由於地理上的優勢,遼軍對北部諸城的控製要有力些。不過,他的意見,遭到了反對。
耶律伊賴哈主政西域的這幾年,感西域凋敝,人情大擾,民心動蕩,各族人民積壓著對大遼的仇恨,已經在著手恢複經濟,發展民生,並且取得了一些進展。
然而,天不遂人願,漢遼大戰,漢軍西征,徹底打破了他的計劃。再加上,遼國西征造成的曆史問題,積壓已久的民族仇恨,是難以化解的。
在這種矛盾意見中,遼國在西域的局勢,自然不可避免地走向式微。而郭進,在這種形勢下,準備充足之後,也打算發起決定性的一場戰役,高昌之戰。
在樞密院收到最近一封西域戰報中,郭進表示,一個月之內,天山以南的西州土地,將儘數納入大漢的掌控之中。
西征西域,包括劉皇帝在內,都沒有抱有太大的期望,隻一偏師罷了,然而意料之外,對遼戰爭,最先取得突破的,反而是郭進軍。
隻占儘天時人和,便已無往不利!,找書加書可加qq群8878050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