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4章 善戰者無赫赫之功(1 / 2)

漢世祖 羋黍離 4195 字 5個月前

由於路途遙遠,交通幾乎斷絕,河西、榆林兩路漢軍在漠北的作為,短時間內還傳不到國內,兵臨燕然、馳騁域外的豐功偉績,還需要時間的沉澱發酵。

北出的漢騎,事實上就像放出去的斷線風箏,基本不受控製,有什麼情況也難以及時有效反饋,西京的朝廷中樞,連後勤補給都不用操心,能夠做的,隻有默默等待、祝福。

事實上,就如西域的戰事那般,對於這兩路偏師,朝廷也沒有抱有過多的期待與要求。輕騎大舉出絕域,能夠揚威塞外,這在大漢立國以來,還是第一次,第一次也代表著嘗試,有容錯的空間。

相較之下,還是山陽一線的劉廷翰軍,更加值得重視,一者動兵更多,三萬餘眾,全是大漢的精銳騎兵。二者,自遼軍北縮,漢軍前插之後,劉廷翰軍距離遼國都城上京最近,如果說有哪支軍隊能夠威脅到遼上京,那隻有出山陽的劉廷翰軍了。

大漢此番北伐的軍事布置,遼東是頭,河西、榆林是尾,山陽則是腰,已然頭重腳輕的情況下,這腰杆就更需要硬朗起來了。

不過,在郭進軍高歌猛進,楊業、王彥升軍長驅直入之時,劉廷翰所率漢騎,卻始終不溫不火的,沒有太多的建樹。

得到朝廷的進一步鬆繩放權後,劉廷翰也率領大軍二度出塞,並且深入遼境,但是結果仍舊不如人意。

漠南的契丹部族撤得太乾淨了,三百裡縱深之內,竟然沒有讓漢軍抓住行跡,唯一給機會的,算是遼西南招討使韓匡美,領軍相抗。

兩軍在白水濼東北約兩百裡的鴛鴦泊進行了一次對陣,後以漢軍勢大,遼軍主動撤軍,在遼後備兵馬的援應之下,從容擺脫漢軍的糾纏。

鴛鴦泊一戰,雙方動用的兵力並不少,但結果有些虎頭蛇尾,漢軍斬獲隻有不到兩千卒,自身傷亡雖然不大,但對於這樣的結果,劉廷翰顯然是不滿意的。

要知道,韓匡美率領的,並非遼軍精銳,沒有重甲,沒有宿衛、皮室。劉廷翰出塞的目的是什麼,牽製遼軍兵力,對其軍隊、部卒進行有效打擊殺傷,然而,隨著遼國的收縮戰略,這個意圖並沒有實現。

而吃了一次虧之後,韓匡美也學乖了,不再貿然與漢軍接觸,再度變得猥瑣保守起來,一味避戰,在漠南草原北部同漢軍打起遊擊來。

這裡,畢竟是遼軍的主場,漢軍重拳出擊,卻一拳打了個空氣,十分難受。雙方倒不是沒有接觸,不過,那是小股部隊的偵騎、斥候廝殺,再是激烈,卻難以影響大局。

到五月份,劉廷翰再度向西北深入百裡,然而除了發現那些見識、試探己軍的遼軍斥候之外,再無更多的收獲。

這個時候,以雲州為起點,漢軍已然躍進五百餘裡,自然不如河西、榆林兩路那般狂飆急進,但在這東部草原,遼軍的力量顯然要更強些,部族兵力也要更集中。

在這樣的情況下,給劉廷翰軍的選擇也不多了,想要破局,要麼就像楊業、王彥升那般,大膽一些,徹底舍棄後方,不管不顧,挺進漠北,將戰火燒到遼國的大後方。遼國漠南的部族,大多是向北遷移的,他們能遁五百裡,卻遁不了一千裡。

不過,這個決心可難下,與大漠西北的情況不同,貿貿然北上,更大的可能不是收獲橫掃漠北、打開局麵的奇效,而是陷進去,出不來。個中風險,太大!

另一個選擇,就目標明確,直擊要害,向遼上京進軍了。這個時候,劉廷翰軍所在的位置,處於大漠中部地區,距離遼上京的直線距離,也就六百來裡。以劉廷翰軍中充足的騾馬所提供的高機動性,快則十日,慢則半月,總能抵達上京。

然而,這同樣是個危險的選擇,比起往漠北打,風險還要大。自開戰以來,幾經試探,漢遼雙方對於對手的了解,也逐漸清晰起來,此前礙於消息封鎖、通訊不暢導致模糊的形勢與情況,也逐漸明朗了。

並且,通過與韓匡美在漠南、漠中的交手,劉廷翰心中始終存在疑慮。在他看來,遼國手中所擁有的實力,絕對不如表麵展現出來的那般。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