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宮,垂拱殿。
張雍捧著一疊奏章入內,恭敬呈與劉皇帝審閱。
“太子最近在忙什麼?”劉皇帝平靜地翻看起來,隨口問道。
聞問,張雍拱手應答:“殿下正會同王相、沈相,操持今歲秋稅上計以及鹽價平抑諸事項。”
“今年秋稅財政司預計能收上多少稅?”劉皇帝問。
對於這些事務,張雍顯然爛熟於心, 不假思索地答來:“根據秋初戶部製定稅額,諸道州各項秋稅收齊,約有二千九百萬貫,即便有所出入,也當相差弗許!”
聞言,劉皇帝略感意外,說道:“竟然有這麼多, 朕猶記得,開寶七年全國秋稅,收上來的,隻有三千六百萬貫。今年全國,有大量道州施行蠲免政策,怎麼還能有這麼多?”
張雍一臉從容地向劉皇帝解惑:“回陛下,得益於朝廷休養生息之良政,今歲各地,農時不誤,南方道州,受北伐影響較小,稅額有所提升,再兼朝廷稅製改革,商稅、鹽稅有不小的增長,因而總體而言, 秋稅仍有近三千萬貫!”
“看來,朝廷的財稅改革, 算是初見成效了!”劉皇帝說道:“若真如財政計劃這般, 那朝廷的財政困難,有將有所緩解了!”
“臣等堅信, 接下來會一年比一年好!”張雍肯定地答道。
二千九百萬貫,絕對是一筆巨額的稅收,然而,對於整個帝國而言,卻算不得什麼了。大漢的攤子鋪得太開,即便有所收斂,但已經鋪開的,卻是收不回來了,還得花費精力維持。
大漢每年的財稅,基本都要花費在官吏、軍隊的俸祿、貴族們的爵祿,以及內外各級官府行政成本的開支。
而今年的財稅,想要完全維持住,都有些困難,還要繼續為北伐造成的虧空填補,北方軍事戍防的建設,以及漠北、東北仍需維持著可觀的軍事行動力量,都在吞噬著朝廷的財政, 再加上,內帑還需要國庫還賬了......
因此, 大漢的財政雖然在不斷回血,但遠遠談不上寬裕。窮兵黷武地對外擴張,大肆北伐,雖然持續時間不算太長,但需要用更多的時間來進行恢複戰爭帶來的傷痕。
“現在京中的鹽價,已有四十文一鬥了吧!”劉皇帝的語氣中透著些慎重。
見劉皇帝問起,張雍的臉上明顯多了一分肅重,道:“回陛下,到目前為止,京中鹽價已有五十二文一鬥!”
下意識地提了口氣,劉皇帝凝眉道:“確實有些高了!”
大漢的鹽製改革,簡單地講,就是鬆懈管製,開放市場,減少官府在其中的作用,而讓商賈在其中承擔起流通售賣的作用。官府在其中,隻負責生產,而把運輸以及售賣下放給有資質的鹽商,同時,做好監督工作。
這樣的政策改變,直接原因,在於朝廷的財政問題,是開辟財源的一種辦法,畢竟鹽利之巨,人所共知,而過去維持著一個低水平的鹽價,也確實顯得可惜。
通過此法,朝廷在減輕運營維持負擔的同時,能夠獲得肉眼可見的收益,僅售賣鹽憑,便可一次性獲得三百萬貫的收入。
從開春決議、籌備再到推行,半年多的時間,效果便立竿見影地顯現出來了。而最直觀的變化,便是鹽價的大幅度上漲,漲得甚至有些瘋狂。
哪怕在去年北伐期間,迫於物資供應的壓力,洛陽鹽價有所上揚,也不過一鬥二十文上下,開年後,甚至還有所回落,到正常是十七文。
然而,自朝廷開啟鹽製改革以來,就在這半年多時間內,這鬥鹽價格上漲不隻一番,幾乎是春季時三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