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不由自主地去思考,此番風波,對朝廷的影響,對趙家的影響,對他個人的影響。影響,甚至可以直言負麵影響,是絕對不可避免的,哪怕他們兄弟已做出決議,去向劉皇帝表明衷心,他也不覺得此事就能輕鬆了結了。
一個趙匡美,若是在尋常時候,或許算不得什麼,但經此風波後,他的生死就幾乎能代表劉皇帝對他們趙家的態度。
即便最終能夠安然度過,也不代表此事就能順利地揭過,趙匡義已然意識到,此番,他兄弟在劉皇帝麵前恐怕要大失印象分。或許就像一根刺紮入皇帝的心裡,而這,對於一個政治家族來講,幾乎可以說是致命的,將來什麼時候劉皇帝想起此事,對他們趙家都將會“另眼”相看。
毫無疑問,他們趙家麵臨著一場政治危機,一場從無有過的嚴重危機,於他個人而言,同樣。
趙匡義是個極具政治抱負的人,十幾數年,兢兢業業,勤勤懇懇,為常人所不為,忍常人所不忍,能夠一路走到如今的高位,可不隻是靠著趙家的資源。
過去,他既自信劉皇帝對他的欣賞,也自信自己的能力,然而,此時此刻,他隻覺自己原本無限光明的前途,蒙上了一片陰影,開始變得朦朧。
原本,趙匡義是有自信,能夠在叁五年之內,登堂拜相,即便不能,也足以上調中樞,離大漢最高權力中心更近。
但是如今,原本的康莊大道,廣闊坦途,多了一些不確定性,距離實現自己的政治目標與野望,或許也將經曆更多的波折。
說嚴重點,或許那條攀登權力高峰的大門,將為他關上了......趙匡義自然是個心思深沉的人,所慮深遠,然而考慮越多,也就越患得患失。
......
在滿朝震蕩,輿情洶湧而來之際,朝廷上下,若說還有哪個機構能夠保持穩定,自然得屬政事堂了。下麵的部司衙門受他們督促監察,而他們則是直接向劉皇帝負責的,所承受的壓力自然也是不一樣的,上上下下都在看著,也需要保持權力中樞的氣質。
寬大威風的宰堂間,趙普端坐在公桉後,埋頭批示著公文,朝廷內外風波不止,實踐迭起,他卻穩如泰山,波瀾不驚。
當然,從這些奏章上,就能感受到如今彌漫在朝廷內部的那股躁動與不安。上奏的諫章,不隻有直接呈往崇政殿的,也有投向政事堂的,甚至於,有些就是劉皇帝吩咐移交給他的。
下邊的官僚們,有什麼心思,趙普大抵也有所了解,不過是覺得,他這個首相,該站出來說話,平息這場風波,結束此次危機,也安朝廷內外人心。
然而,趙普顯然很聰明,他可不願意去做這個出頭鳥,尤其是,為勳貴們講話代言。兩者之間,本就有一道鴻溝,並且隨著他當政事件越長,這道鴻溝就越寬越深。
在趙普的執政方針之下,勳貴階層,始終是要進行限製與打壓的,此前,因為各種各樣的阻力,沒有什麼機會,他也一直按捺著。
但此番,他似乎從這場從這場突如起來的政治危機中嗅到了那絲異樣的氣息,看到了一個可遇而不可求的機會,這種情況下,不直接落井下石,就已經算他“厚道”了。
最重要的是,劉皇帝的態度還未言明了,深諳侍君之道的趙普,又怎會貿然有所舉措,他既自暗中籌謀,同樣也在等,等垂拱殿的召喚。
因此,任外邊喧囂不斷,趙普始終穩居宰堂,似乎一切紛擾都難以影響到他一般。,找書加書可加qq群8878050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