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2章 本非同道(2 / 2)

漢世祖 羋黍離 4039 字 2024-05-16

同趙普對視了一眼,王溥終是輕輕歎息一聲,也沒有再強求,當然,也強求不得。事實上,王溥心裡也清楚,自己此番請求,有些莽撞,也有些失禮,但是,憂國憂民的王相公,還是選擇知其不可為而為之,該有的擔當,絕不吝嗇。

至於同趙普這番交流,也再度證明,這一路人。事實上,隨著滑州桉牽扯日廣益深,對於趙普的隔岸觀火,默不作聲,王溥已是很有意見了。

注意到王溥麵目間的陰鬱,趙普合上奏章,奉還與他,還是笑吟吟的:“王公清正,大公無私,胸懷朝廷,素為陛下所重,既有真知灼見,自可呈稟陛下,陛下自當采納,何需趙某留名?”

拿回自己的奏章,王溥也不失自己的風度,稍微拂了下衣襟,彷佛在這堂皇的宰堂間沾染了汙穢塵埃一樣,轉身自去。

待王溥的身影消失在視野,趙普臉上的笑意方才收斂,逐漸消逝,目光變得更加深邃,眉宇間同樣浮現出少許的陰鬱。

他就任宰相以來,也搭檔了不少人,李業自不用說了,皇親國戚一個,劉皇帝放的一顆棋子,雖然不時給自己找麻煩,但他本身不學無術,雖有權力野心,但能力不足,劉皇帝對他也沒有過高的期望,容易對付。

宋琪二赴山陽之前,算是配合地比較順利,二者有相似的出身與經曆,崛起的軌跡也有相通之意,縱然有些異見,但終究沒有感受到太大的威脅。

但王溥就不一樣了,論資曆,比自己深;論與皇帝親疏,那同是劉皇帝身邊走出來的大臣,比他半路出家,顯然更加根苗正紅;論出身,王溥是官宦之後,他是寒門崛起;若論才學,人家更是學識淵博,大漢最早的一批進士,修文著書,名氣斐然,在士林中威望兩者更沒有可比性......

兩相對比,趙普自然時時能夠感受到王溥給自己帶來的壓力。當然,趙普也是個自信的人,他也不認為,自己就不如王溥。

隻是,身居其位,就難免有所擔憂。且不論政治上的一些異見,權力上的衝突,就是王溥對自己的態度,也時常讓趙普感到不滿,他能夠明顯地感覺到像王溥這樣的朝臣對自己的輕蔑。

同樣,對於這些名士的酸腐傲慢,更加務實的趙普,一樣有些瞧不上。因此,如今大漢朝廷中權力最大的兩名宰相之間,隔閡已深。

在大漢這場前所未有的政治風波中,兩個人的殊途異見,也徹底暴露出來了。有些人,是天生走不到一塊兒去的。

當然,以趙普的精明,即便能夠性情相和,政見一致,也不會走得太近,那樣隻會引起劉皇帝無端的猜忌。

劉皇帝往政事堂安插這些宰臣的目的,趙普又何嘗看不出來,如今的大漢,天子坐朝,宰相治國,還有太子監國,這權力之間的製衡,可是明明白白的。

雖然權勢威望日盛,根基愈深,但趙普可不認為自己就真能夠權傾朝野了,他這個首相的背後,可時刻有一根無形的線給牽著。雖然不是提線木偶,但麵臨那些可能脫離背後掌控的情況,這身上的壓力與束縛就自然而然地降臨了,趙普對此,感觸尤深。

落座,又飲了口茶水,片刻的功夫,已然變涼,讓趙普皺了皺眉。思及王溥的來去,趙普不由自主地思慮起來,可以肯定,他必是去垂拱殿的,連王溥都坐不住了,顯然,此事或許到了該有個結果的時候了。

大概兩刻鐘的功夫,崇政殿來人,劉皇帝相召。趙普立刻便打起了精神,起身整理衣冠,又從桉牘之中找出一份諫章,鄭重地收好,前去見駕。

不就奏章嘛,他趙相公早就準備好了。,找書加書可加qq群887805068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