並且,比起楊邠、王章、馮道、李濤、範質乃至如今當權的趙普、王溥這些人,魏仁溥身上的爭論與非議也是最少的,朝廷內外,沒有人不讚其涵養與氣度,在當時,這幾乎是個完美的宰相。
當然,作為一個大臣而言,還是曾經秉執國政的宰相,過於完美,也並非好事。至少,當群臣對皇帝是畏懼,對首相是尊重,這樣的區彆體現出來後,劉皇帝這心裡難免會有些吃味。
敬畏與敬重之間,還是很大差彆的,在多疑的劉皇帝心裡,甚至會放大。進入開寶年之後,魏仁溥解權去職,並逐漸消失在大漢的權力場間,也未必沒有這方麵的原因。
時至如今,劉皇帝對魏仁溥,仍舊抱有一定的尊重,仍舊欣賞他的品行與操守,這確實是個君子宰相。
但是,作為領導,卻顯然不會喜歡一個太過完美的下屬。相比之下,如今的趙普就更得劉皇帝信任,除了更加乾練、果斷的為政才能之外,就是趙普有缺陷,並且還不小,屬於隨時可以被拿出來獻祭掉的。魏仁溥則不然,在其身上,屬人性道德的光輝,太過耀眼了。
而通過此番與魏仁溥的交流,劉皇帝也發現了,如今他很是坦然,寵辱不驚,超然物外,萬事不縈於懷。既不追名,也不逐利,有種返璞歸真的感覺,隻是閒居府庭,怡然自得,讓劉皇帝都不忍去打擾他。
劉皇帝也同魏仁溥開了些玩笑,嘴道羨慕,說他現如今的狀態,到山野田園,做個隱士高人,歸養自然,要更為適合。
如果有機會,魏仁溥未必不樂意,隻是,看劉皇帝那個態度,是不會輕易放他離去的,因此倒也表現出一種隨遇而安的豁達。
此次拜訪,可以說是對劉皇帝與魏仁溥之間二十多年君臣之誼的一個總結定論。離開之時,劉皇帝臉上是帶著笑的,表情間也帶有感慨,並且特意交待了一句,讓虞國公安心頤養天年,旁人不得驚擾。
或許真的是玄學的緣故,劉皇帝過魏府之後不久,便又失柱國功臣,還是一次去倆。當然,此一回,厄運沒有降臨在魏仁溥身上,故去的,乃是羸疾已久的汝國公李穀,以及年老體衰的襄陽王安審琦。
這二者,是相繼辭世,兩個人都在東京休養納福,消息傳來後,朝野震動。對此,哪怕心中早已麻木,劉皇帝也表現出一定的傷感與哀惋,特地下詔,廢朝七日,以寄哀思。
當然,這也隻是形式上了,劉皇帝平日裡,是很少上朝的。同時,朝廷部司之間,儘帶縞素守職,以示對故去功臣的追懷。
而隨著李穀與安審琦的故去,開寶初年擬定的乾右二十四功臣,大半已凋零,還不滿十整年,仍然在世者,也隻餘十人了:魏仁溥、薛居正、李少遊、符彥卿、趙匡讚、郭威、向訓、高懷德、趙匡胤、武行德。
不得不說,在大漢功臣們身上,似乎縈繞著一些說不清道不明的厄運,致使他們凋零迅速。哪怕,大部分人都是病死的,幾乎沒有無疾而終的,但也正因如此,才顯得異樣,才顯得詭譎。
或許,在後世,為乾右二十四功臣的結局下場,後人們會產生無限的揣測與猜想,這一點,似乎也是值得探究的。
當然,劉皇帝問心無愧......,找書加書可加qq群8878050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