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皇帝似乎也漸漸在朝那個方向發展,而閒下來的他,多思多慮,也就不足為奇了,他也有足夠的時間去關注這些。
劉皇帝保持著警惕與懷疑,結果便是趙匡胤的政治生涯基本走到了頭,哪怕地位顯赫,影響力猶在,身上還兼著內閣大學士之銜,都沒有意義,沒有實權,也就難稱大丈夫。
對於這樣的境遇,若說趙匡胤心裡沒有想法,沒有一點怨言,那也是不可能的,對於一個素有壯誌的豪傑來說,早早地被束之高閣,無處施展,堪稱悲劇。
崇政殿,趙匡胤恭恭敬敬地退出,邁著緩慢的步子,從禦階上走下,離宮而去。臉上還帶著少許明顯的醺意,但腳步很穩,表情間則透著少許的苦悶,歎息都是無聲。
劉皇帝又找他來喝酒了,雖然趙匡胤好酒是出了名的,但與皇帝對飲,是越發苦悶,越發乏味,也越發忐忑了。
事實上,趙匡胤這幾年也是頗覺鬱悶,自我審視之時,也難免陷入自我懷疑,他很疑惑,那麼多功臣勳貴,皇帝為何獨獨針對自己。
如果說過去,劉皇帝所有的忌憚與戒備都掩藏在心理,那從近幾年的情況來看,已然有些顯露痕跡了,旁人或許無從所知,但趙匡胤自己是清清楚楚、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
有一段時間,趙匡胤覺得隻是劉皇帝在打壓約束勳貴集團,畢竟他也算是勳貴之中的牌麵人物,但後來發現,真的隻是在針對他趙匡胤。而這份針對,於趙匡胤而言,也確實有些沉重。
趙匡胤始終難以釋懷的是,論功勞,論資曆,論威望,勳貴之中,他都不是獨一份,如果沒有開寶北伐的統帥履曆,他的聲望則還有低一等,至少無法同慕容延釗、柴榮比肩膀。
若說是外戚的身份,仍舊活躍在大漢軍壇政壇上也是不少,高懷德前不久才調任安東,給秦王劉煦做副手。而論出身,論戰績效,趙匡胤都不覺得自己能蓋過高懷德。
而仔細回想過去,趙匡胤也發覺了,劉皇帝對自己一直都是格外關注的,從一名禁軍的中低級軍官,被提拔為侍衛班直,後來更是多次提拔,委以重任,其中的破格越級,原本可以當作劉皇帝愛才,但如今看來,根本原因還是那份特殊的“關注”。
當初忌憚郭威,早早讓其卸任歸養,這可以理解,畢竟那時劉皇帝的地位還不算穩固,對所有的開國功臣,都使了手段。
就是有當代衛公、英公之稱的慕容延釗和柴榮,他們的名望總高過自己吧,劉皇帝卻始終表現出信任。
這也是趙匡胤最為不解的地方,他趙匡胤何德何能?
當然,趙匡胤不知道的是,如果柴榮身體好一些,又或者再多活個幾年,那日子不會比他好過多少,找書加書可加qq群8878050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