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章 萬歲殿宴(2 / 2)

漢世祖 羋黍離 4412 字 2024-05-16

直到一群皇孫,也有組織地走到丹墀到丹墀下,一起跪倒,朝著劉皇帝與大符行禮,嘴裡整齊的說著大人準備好的賀詞,這些清脆的童稚聲,也為萬歲殿增添了一抹溫馨。

如今的劉皇帝的皇孫與外孫,男男女女加起來,也有二十多人了,此番也難得地齊聚一堂。雖然都是半大的孩子,最大的劉文淵也才十五歲,但這子孫滿堂的景象,還是讓劉皇帝格外欣慰、開懷,在他眼中,這些孩子同樣是大漢帝國的未來。

“都起來!”對孫兒們,劉皇帝自然不用端著架子,笑嗬嗬地衝他們抬抬手,然後對劉煦長子劉文淵與劉晞長子劉文海道:“文淵你年紀最大,文海你對宮中熟悉,就由你們帶著弟弟妹妹們去玩耍吧,大可儘興,今日不必顧忌宮中的那些禮儀規矩!”

“是!”

皇孫們興高采烈奔走而去,萬歲殿一下子彷佛安靜了不少,當然,殿側的樂師們仍舊從容熟練地演奏著舒緩的樂章。

大概是看氛圍差不多了,劉皇帝緩緩起身,慢悠悠地走到並不算高的禦階上,他這一動,殿中是真的安靜了,所有人都下意識地低頭,不敢再隨意側目,靜靜地等待著劉皇帝發言。

劉皇帝居高臨下,環視一圈,看到這熟悉的群臣伏首的場麵,心中已然沒有多少波瀾,隻是醞釀著自己的情緒。

過了一會兒,方才悠悠道:“在這裡,朕首先要感謝眾卿,倒不是因為你們來給朕祝壽,而是感謝你們陪著朕一路走到這裡,一路櫛風沐雨,一路披荊斬棘,正是有你們的輔弼,方才鑄就了大漢如今的輝煌,你們,都是大漢的功臣,是天下的功臣。

朕十八歲登基,至今已有整整三十二年,三十二載春秋,三十二載風雨。朕猶記得,當年就是在此殿,先帝將千鈞重擔交付與朕,繼位之初,內外交困,國貧民乏,處境何其艱難,那時朕也如履薄冰,廢寢忘食,不敢懈怠,唯恐有負先帝所托,如今思來,也是感慨頗多。

所幸,有卿等忠誌之士,不懈支持,大漢方才得以保存,並一路衝破艱難險阻,打造出如今的太平天下。

三十二年,實在是太漫長了,在漫長的歲月中,有的人老去了,有的人故去了,朝堂之上也換了新顏,但是朕眼中,絕無新舊之分,隻有忠奸之彆。

有人說,大漢帝國,打天下的是一批人,治天下的又是另一批人,這個說法有些籠統,但也有些道理。

不過,打天下的功臣,朕記得,治天下的能臣,朕也同樣不會忘記,天下不會忘記,青史不會忘記!”

劉皇帝這番話,有些虛,一半發乎內心,一半則純屬客套,不過,在場的大臣們,尤其是那些勳貴老臣,反應尤其積極,滿臉的感動,甚至老淚縱橫,若不是怕打斷了劉皇帝講話,怕是要撲出來對劉皇帝表示忠心了。

說話間,劉皇帝手中已然多了個酒杯,踱了幾步,又繼續道:“適才汲公所宣,朕十分感動,不是為了那些歌功頌德的部分,而是其中所羅列大漢發展建設成果,朕聽到的,是大漢開寶之盛世,看到的,是天下萬民之安康,有此,這方覺得這三十多年的辛苦沒有白費。

朕曾說過,十五年平天下,十五年治天下,如今,朕也可以昂首說出,當初的目標,實現了。

隻是,回首再望,朕也老了,人生半百,這須發,同樣也白了一半。不過,朕雖老,但誌氣仍在,朕還要繼續走下去,大漢也要繼續走下去,就是不知在座諸卿,是否誌氣猶在?是否初心不改?”

劉皇帝這話一說完,滿殿轟動了,皇子宗親、勳貴大臣們紛紛拜倒,口稱失誌不渝,誓死追隨陛下

“朕不多講了,千言萬語,都在這酒水中!”劉皇帝拔高了些,然後十分豪爽地把杯中酒一飲而儘,當然,若是酒杯大一些,還能增添幾分豪氣。

很快,這場以慶生為名的宮廷禦宴正式開始了。萬歲殿內外就是一個高檔的舞台,這裡光鮮亮麗,五彩斑斕,劉皇帝與他的大臣們就是這個舞台的主角,和諧融洽的氛圍中,大家都在演著戲,找書加書可加qq群887805068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