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 大朝會(2 / 2)

漢世祖 羋黍離 4352 字 2024-05-16

劉皇帝是與太子劉暘一道前來的,一身簡便的龍袍,在所有人或恭敬、或畏懼的目光中,隆重出場,表情平靜如常,看不出絲毫異樣,但依舊讓人舊讓人不敢側目。

太子落後半步,步伐穩健地跟隨,隻是,神情之間,似乎多了幾分凝重。

登上丹墀,落座,接受百官朝拜,劉皇帝稍微掃一圈,目光在趙普、盧多遜這二者身上稍微停留了下,而後大手一揮,免禮平身。

這場朝會,以一種平澹的方式展開,還是議了一些東西,比如抬升治安執法職吏地位,給天下捕吏分級定品。

這是順勢而為的事情,一直以來,大漢都實行的官吏分流製度,官與吏之間,也有一道巨大的鴻溝,天下官吏成千上萬,但屬於朝廷正授的官員,卻是少數,並且這個比例,正在不斷變大。

以一縣為例,真正有官身的,隻有縣令、縣城、縣尉、主簿,至於其他,全都屬於不入流的雜吏。然而,真正做事的,恰恰是這些吏,而吏也是整個大漢管理體係中最龐大,也基礎的一個群體。

關於提升“吏”的地位與待遇,朝廷中也爭論了許多年了,但始終沒有一個結果,支持的人不少,但反對的人更多。

大部分人,站在階級的立場看問題,堅決反對官吏合流,要維護官的體麵與地位,還有一些人,則是考慮到財政的問題,這一提升,便是全方位的,倘若通過,朝廷每年在養吏一方麵,又將增加一筆巨大的支出。

而此番對捕吏的地位的提升決議,也算是正式開了一道口子,也是多方因素促成的。畢竟,捕吏衙差也屬於國家的暴力機構,為維護治安、打擊罪惡的主要力量,該值得重視。

過去,又不少軍隊軍官,在退役之後,都安排進地方的治安係統中,也就造成了一種情況,在軍中有軍官頭銜,轉任地方後,卻成為了不入流的角色,哪怕他們的職責、權力實則都不小,這種差距,讓很多人都不適應,怨言頗多,已經上達天聽。

另一方麵,考慮到河西桉所引申出的全國各地治安惡化的現狀,朝廷已然決策對各地進行一次治安整肅,要想讓捕吏儘力賣力,這也是先給一個甜頭,提高其積極性。

顯然,這是對大漢官吏體係結構的又一次調整,可以想見,今後還會進一步改良,至於結果如何,影響如何,還有待檢驗。

大朝會總是這樣,這並不是議事的場所,比起討論國事,更像是一種宣布儀式,走個流程,這一點,所有的朝臣早已習慣。幾乎都有人都知道,國家大事需要議論的時候,都在政事堂,在崇政殿。

而此番大朝,顯然也不隻是通知一下決策,捕吏提級的事情定下之後,崇政殿快速地安靜下來,氣氛趨於嚴肅,逐漸壓抑。

劉皇帝高居寶座,平靜地俯視著群臣,良久,方才悠悠出聲:“許久未曾大朝,許久沒有見到這麼多臣工,你們有些人也許久未曾見朕,如此難得的機會,就沒人有話要說,有事要奏嗎?”

此言落,不少人麵麵相覷,就是靠後的那些言官,也麵露猶疑,這架勢,不像是要聽他們進諫奏事的樣子。

“臣監察禦史王禹偁,有事啟奏!”這個時候,“頭鐵”的人站出來了,滿朝側目。

但見到是王禹偁,很多人都收起了意外的表情。當年“童謠桉”之後,幾乎所有人都認識了這個膽大包天、犯顏直諫的年輕諫臣。

朝中言官諫臣雖多,像王禹偁那樣行事的人也不在少數,但是有好結果的,卻沒幾個。關鍵,還是看劉皇帝心情,看他的認識,劉皇帝總是有一雙“慧眼”,有些人在他看來是忠言直諫,有些人則被他認為是以直邀寵。

當年“童謠桉”後,王禹偁被冷落了半年多的時間,閒居在家研究學問,寫詩作賦,但半年之後,劉皇帝又想起了此人,一道詔書,又複其職,還給他升了官。

此時,見又是王禹偁跳出來,大部分人都有些好奇,此等場合,這“鐵頭娃”又要說什麼事。,找書加書可加qq群887805068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