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晗!”臨走前,劉皇帝又喚道。
“臣在!”劉晗已然換上了一身孝服。
劉皇帝對此顯得很滿意,儘量溫和道:“你留在公府,替邢公守靈!”
“是!”劉晗自然不可能有異議。
郭寧妃哀思極深,不願回宮,要留在府內,送亡父最後一程,劉皇帝也不勉強,同意了,說了句注意身體,也就回宮去了。
劉皇帝的逗留雖然短暫,但影響卻是不小,這些年,死了那麼多功勳故舊、柱國大臣,但如此哀榮,能得劉皇帝親自過府吊祭的,實在鳳毛麟角。
就是魏仁溥這些人離開,也隻是嘴上發表一些哀思,至多讓太子或選派一名皇子吊唁一下,也就罷了。
可見,郭威在劉皇帝的心目中,地位是明顯不同的,或許有翁婿關係在裡麵,但絕對存有其他因素。當然,要說劉皇帝與郭威之間有多麼深厚的情誼,那就是講笑了,以劉皇帝如今的心性,做什麼事,也都有特殊意義。
而這個躬親吊唁的舉動,在外人的解讀看來,那就是他對郭家依舊看重,郭威雖死,仍舊是大漢的頂級權貴,並且,勳貴之中,也分尊卑高下,郭家顯然就是那最尊崇的一批。
郭威死了,這對朝廷而言,仍舊是一件大事,哪怕這些年內外上下都習慣了老貴凋零,哪怕郭威本身對朝廷的影響,早就削弱到極點了。
但是,人活著,關注的目光並不多,甚至一度被人遺忘,一旦辭世,那就是舉世矚目。一些老臣勳貴,都紛紛前來祭拜,衝著郭威的身份影響,也為基本的人情往來。
趙匡胤兄弟自然也在列,從眾隨流,離開之際,兄弟倆漫步在冬日的街頭。趙匡胤也是年近六旬的人了,這幾年也老得極快,由於常年酗酒的原因,身體也日漸不支,因此,此時趙匡胤臉上,也帶著少許的病態。
“邢公也走了呀”趙匡胤麵露蕭索,感慨道。
趙家與郭家之間,也算有段淵源,早年之時,趙弘殷曾在郭威麾下一段時間,當然,在劉皇帝繼位之後,屢次軍事改革,把軍中從屬關係切割得支離破碎。
直到趙匡胤崛起,趙家地位的抬升,直到成為與郭家比肩的權貴家族,當年的關係,也就日漸澹薄了。更何況,以如今的兩家的聲勢,說趙家已然超過郭家,也沒有太大問題,從實際影響力的角度出發,也確是如此。
此時趙匡胤的感慨,倒有些物傷其類的感覺:“也不知,我死之後,會是怎樣的場景!”
都是有這麼一天的,誰都希望,自己的身後事,也能像這般風光體麵,趙匡胤盛年勇退,憋屈多年,壓抑多年,也難免觸景生情。
聽其言,趙匡義立刻勸道:“二哥身體健壯,何故出此諱言?”
趙匡胤笑了笑:“人豈有不死的?雄心不在,壯誌不複,如今,我也垂垂老矣,隻能記掛著這點生前名、身後事了!”
趙匡義沉默了下,他一時不知道如何勸解了,這些年,趙匡義雖然忙於公事,但兄弟倆的交流卻從沒斷過,對於趙匡胤的心態變化,也能感知得到。
如今的趙匡胤,確實遲暮了,再是猛虎,十數年困於虎柙,難亮爪牙,也不免墮怠。當然,於趙匡義而言,當然希望趙匡胤能長壽,多活幾年,即便拋開親情不談,僅從利益分析,也能得出,趙匡胤活得越久,對他就越有利。人活著和死了,影響力是不可同日而語的,在政治上尤其明顯。
趙匡胤不是宋太祖而是榮國公,趙匡義不是晉王而是大漢宰臣,兄弟倆之間沒有任何權力利益上的衝突,這關係自然能夠長長久久地保持下來。,找書加書可加qq群8878050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