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世祖第233章 關係經營
良平島自漢人接手之後,多了幾分秩序,但整體依舊顯得淩亂,處於一種野蠻發展的態勢。與碼頭、貨棧一般,島上的聚居區也都是沿著永濟河分布展開,難免混亂,建築參差不齊,人員龍蛇混雜。
不過,越往裡,則越秩序井然。自留紹平就任之後,便在島上劃出了一片區域,專供漢人商民落腳居住,其餘雜夷禁止入內,時時差役巡邏,治安自然良好,也引得一大批南洋漢商紮堆。
一年多的時間,便有大量漢家建築拔地而起,亭台樓閣,園林水榭,都開始出現在這海外領地。在這個過程中,那些來自國內的建築行家,乃至泥瓦、木工匠人,都格外吃香。普通勞力自然不缺,但比起國內,這些專業人才,在海外還是十分缺乏的。
張宜年在良平島,自然也有一棟宅院,占地不算大,隻有十來畝。雖然經常跑南洋,也看重良平島優越的地理位置,但也隻是將之當作一個臨時的落腳點罷了,像張宜年這樣的人,根子永遠在大陸,在海外賺取了再多的財富,也還是往國內輸送。
在良平島,自然不會有多少用心了。永濟河邊新建的張宅,房屋不過三十餘間,空間倒也十足,嶄新一片,花了大半年的時間方才落成,而這還是張宜年第一次看到成果。
在仆人的引導下,伯侄一行,入府休息安置。入夜,海風不懈地吹拂著,帶來陣陣涼意,書房之內,閃動著燈火,燈光稍顯朦朧。
張宜年坐在一張楠木書桉後,翻閱著這半年多以來的賬目往來,幾名下屬恭恭敬敬地候著,等待詢問。張宜年在南洋,還是置有一些產業,主營是貿易,但在周邊島嶼,也開辟了一些種植園,幾座礦山,良平島上也有貨棧,經營的範圍也廣。
不過,此時張宜年的注意力,顯然不全在這些賬目上,看起來也有些漫不經心。過了一會兒,注意到一事,問道:“這個承勳書院的捐資是怎麼回事?”
聞問,其中一名管事趕忙答道:“兩個月前,留縣長召集各大商家,討論修建一座書院,用以教化當地漢家子弟,需要各家出資。這是以雍王殿下的名義,進行修建,因而各家頗為踴躍,小的們商量過後,便擅作主張,捐了五百貫......”
說這話時,管事有些忐忑。而張宜年聽了,自然不會惱怒,露出點笑容:“你們做得很好,這種惠民善舉,自當踴躍。隻是,捐得少了,才五百貫。”
管事趕忙道:“據說縣衙總共募得五千餘貫錢,莫說一座書院,就是十座也能建成......”
聞言,張宜年嘴角勾了勾,重點可不在此,關鍵在於書院的名字叫“承勳書院”,這替雍王殿下揚名樹德的事情,再多些又何足惜?
“雍王殿下現在何處?”張宜年問道。
“殿下自巡視南洋諸國之後,便一直待在良平島,居清水閣內!前不久,三佛齊王曾親自登島拜訪......”
清水閣,是良平縣收到雍王劉承勳代天南巡消息後,迅速調集人物力,新建的一處賓館,專門負責接待,作為劉承勳的下榻之處。
為了修建清水閣,郭良平還專門抽調了五百兵士幫忙,時間不足,僅靠當地土著,效率太低,想要儘善儘美,就更難了,而要求效率,再沒有能比得上軍隊的了,即便是修房子。
“準備一些禮物,明日我要去拜訪雍王殿下,希望能見到王駕吧......”張宜年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