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4章 扯後腿的在朝中(2 / 2)

漢世祖 羋黍離 3486 字 2024-05-16

在很多人看來,安南既然分出了一半,成立林邑國,那安東、安西的分封是遲早的事,否則劉皇帝怎麼那般給予兩都督府重權,這本身就與劉皇帝踐行了幾十年的中央集權原則相悖。

如今這一切都可以解釋了,劉皇帝心存分封之念,並且早早便把安東、安西納入分封範圍之內考慮了。

在這個前提下,朝廷再投入大量錢糧兵力到安西作戰,那就是為安西作戰,而非從大漢朝廷利益出發了,僅從利益關係做理性考慮,是不該繼續往安西投入過多力量的。

一旦安西建國,就當像剛剛出台不久的林邑建國條製一般,要求自食其力,政軍經文可以也該向朝廷靠攏,但不能繼續依賴朝廷的供養。

關於林邑建國之事,並不是劉皇帝下道詔書就完事了,後續從國土劃分、州縣建置、官員安排、軍事布置等國家建製涉及的方方麵麵都需要朝廷這邊指導施行。

劉皇帝還是了解這個不成器兒子的,要什麼都讓劉曙負責,那林邑國八成得以笑話收場,因此關於建國方方麵麵的事務皇帝老子都給你安排到位。劉曙自己需要負責的,隻是楚國公府下轄的財產處置與人員安排。

而在林邑建製條文之中,有一條非常重要的原則,那便是建國之後,朝廷的將會取消供血式的支持,除了在政治軍事外交上保持統一之外,其餘任其自主,談不上自滅,但必須自生,基於此,分封藩屬國才有意義。

這一條製拿到安西、安東上也是一樣,甚至有的大臣已經迫不及待地希望劉皇帝能夠儘快把安西,安東的問題解決了,給二王、二都督定性,以免像眼下這般,任由二都督府爬在大漢軀體上吸血。

看看這幾年的安西吧,自西征黑汗以來,前後投入了那麼多錢糧兵丁軍械,國力耗損,但朝廷得到了什麼,隻有半個廢墟般的高昌道,這還是劉皇帝看安西都督府轄下過於龐大動了刀子,否則連高昌道最終都未必是朝廷的。當然,這一點顯然是某些人站在個人利益立場的揣測。

因此,但安西那邊表露要提兵西進,繼續作戰之時,那些大臣就打心眼裡不樂意了。從各方麵考慮,都持反對意見。其中有部分人意見則很有建設性,那就是等劉皇帝分封安西之後再作計較,屆時,魏王想怎麼打就怎麼打……

對於臣僚們的顧慮,劉暘是很清楚的,但他並不能聽取,根本原因很簡單,眼下當家做主的是劉皇帝,一切還得順著劉皇帝的心意來。

下邊想法再多,與聖意相逆,最終隻會自討苦吃,這是劉暘從三十多年被劉皇帝敲打的太子生涯中得出的結論。

因而,不管對於安西戰事有怎樣的想法與意見,劉暘都沒有像此前那般去直言進諫的想法了,既無用,還會惹劉皇帝不快,大可不必。

何況,劉暘保守求穩是一方麵,但並不意味著他迂腐,心中又何嘗沒有開疆拓土的誌向,隻是皇帝老子把事情都乾全了,付出的代價也不小,他這個太子需要做的,更多隻是給劉皇帝擦屁股。

何況,劉旻還是胞弟,這份血脈關係,哪怕看在符後的麵子上,劉暘也要另眼相待。,找書加書可加qq群887805068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