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進認為這些佃戶以陳糧繳新租,是弄虛作假,是蔑視他長寧伯府,更覺得這些賤民是借河南道土改之勢,不把他海進放在眼裡。
麵對這種詰難,無辜的佃民自然不承認,隻是告饒不已,但海進不聽,怒火攻心之下,腦子一熱,竟然命令家奴將那十幾名佃戶活活打死......
殺人之後,海進的心情方才舒坦了些,也沒把這當成什麼大事,佃戶嘛,不過是些指著伯府吃飯的賤民罷了,並不太當回事。把屍體送回,自認為大方地給了每家十貫錢作為封口費。
然而,讓海進沒想到的是,有兩家不服,抬棺舉喪地到縣衙去告狀,了解前因之後,臨朐知縣不敢怠慢,將消息瞞下,並立刻通報給長寧伯府。
得知那乾黔首不識時務,竟然還敢告到官府,海進徹底怒了,當天夜裡便帶人將那兩戶人家上下十餘口,儘數殺害,滅門之後,又放火焚屍滅跡,作走水之象。
此事一出,臨朐寂然,然而,長寧伯府如此傷天害理,肆無忌憚,自然也引發了一些人的憤慨。當今之大漢天下,雖然同樣處處充滿著壓迫與不平等,但仍舊維持著一個基本的清明,不管暗處有多少齷齪,但有些道德下限是擺在台麵上的。海進一番殘暴做法,卻是徹底突破底線。
沒有什麼叫事是能徹底隱瞞住的,如此惡劣的行為,死了這麼多人,長寧伯府的後續處置又那般粗糙,很快就被臨朐縣衙一吏舉報給道司,沒有走河南按察司這條線,而是直接向布政副使鄭起舉報。
能與潘佑並稱的鄭起自然也是個狠角色,得知桉情後,沒有在道司聲張,而是遣人暗訪臨朐,事件確實之後,立刻通報與布政使李昉,隨後到司的批捕大令便降下。
麵對來自道司職吏來捕,海進根本沒有反應過來,河南道司的權威也不是區區一個長寧伯能夠抗衡的,然而意識到事情的嚴重性後,海進的選擇也讓人意外,他竟然拒捕。
不隻拒捕,還將其莊園內的家丁、扈從都組織起來,聚眾兩百於人,據堡而守。道司捕吏難製倒是其次,重要的是事情的性質升級了,從“普通”的草管人命,上升到聚眾謀反,最後,還是從青州調了一千兵馬圍捕,方才迫使海進投降。
到去歲隆冬,海進被檻車押送進京,作為軍功貴族的一份特權,道司雖然緝拿、審訊,但還沒有定罪的權力,而到洛陽,則還有三司會審的待遇等著他,這也才能真正決定海進命運。
前前後後,審了幾個月,一直到今日,方才真正得出個結論,這還是劉皇帝前幾日偶然想起此事未結,派人催促了一番,然後效率一下子便提高了。
而經三法司在結桉陳詞上表示,海進戕害百姓,草管人命,罪不容赦,至於聚眾拒捕,纓壁而守,固然狂妄驕橫,但以謀反論罪,有些過重,議定,可罪減一等,免族滅之罰。
因此,三法司給出的最終處罰是,滿門抄斬......
此時,審視著這樣的處置結果,劉皇帝一臉的澹漠,沉吟良久,拾起地朱筆,在奏章末尾打了個勾,算是認可了三司會審的結論。
隻是,落筆之後,不禁歎了口氣,幽幽道:“海進雖是奚部,但幾十年來,忠誠勇猛,於國有大功,隻可惜,晚節不保啊......”,找書加書可加qq群8878050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