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煦的舅舅耿重恩已經亡故多年,如今耿氏當家的乃是其長子耿繼勳,這是從小便追隨在劉煦身邊的死忠,也是如今安東國主持政務的國相。
白氏則是劉煦的妻族,祖為開國元勳白文珂,河東起兵前,白文珂是一員重臣,影響頗大,也深受高祖劉知遠看重。隻可惜,白文珂生命的餘音唱響在新生的大漢,劉皇帝帶領下疾馳於曆史長途間的大漢,沒有他太多的發揮餘地,死得也早。
開寶大封之時,劉皇帝倒沒忘記這個老臣,賜其子白廷誨建寧伯,爵二等。
如今已傳至三代,當代家主乃是白廷誨次子白敬宗,再往下傳,建寧伯爵都要保不住了,因此,對白家而言,劉煦在安東十五六年,也是他們家族力量向安東轉移的過程。
耿氏崇文,白家經武,構成了初建安東國的兩大政治政治勢力。而第三股力量,則源自海寧侯劉光義家族,當年劉煦親自為劉文淵向劉家討了門親事,娶了劉光義幼女。
然而,雖然劉文淵作為世子,將來繼承劉煦的位置基本是板釘釘的事,但劉家並未完全依附於安東,尤其在劉光義去世之後,政治聯姻的效果就再度打折扣了,至今劉家在安東主事的仍是旁係出身的劉永珍。
不過,即便如此,對海寧侯劉煦仍舊持拉攏態度,如劉永珍者,在封國之前,已官升至撫遠都尉,掌管安東一“大城”之軍政。如今,更是更進一步,成為安東兵馬都虞侯。
當然,劉永珍的調動,也暗含著劉煦收權的用意。在過去的十多年裡,安東雖然有以劉煦為核心的安東都督府在主持大局,但安東實際處於一種“城邦自治”的狀態,安東下轄的諸城鎮長官,除了奉行正常的稅賦義務之外,擁有極大的自主權,幾乎將治理城鎮土地視為私人領地,那些鎮將、城官就是領主。隨著安東封國,這些人也是最高興,最積極支持的。
在這樣的模式下,安東經曆了長達十多年的野蠻生長,也取得了不俗的成果,但這樣的模式,是有弊病的,那就是“中央集權”的破壞。
當然,以劉煦經營多年的權威,安東是不可能脫離其控製,不論那些“土皇帝”有多行,都不敢違逆劉煦的意旨,但是,這終究隻是眼下。
而作為劉皇帝的好好學生,劉煦也不可能永遠放任,過去不管,是迫於安東的實際情況,為了安東的發展,放開一些限製,安東與朝廷背道而馳的政策多了去了,也不差這一條。
但是,時移世易,隨著安東這些年的大發展,再放任就不合時宜了,而劉煦也早有整頓的心思。
借著此次封國的大調整,劉煦也對安東治下諸城鎮進行了一次收權行動,各地的軍政財權,都被其收歸綏化王城,一應文武職吏,全部調至綏化任職,並重新委派地方軍政。
安東原本的“土皇帝”們,由此被清洗了個遍,不樂意嘛,是極其不樂意的,但不滿也隻能憋在心裡,反抗也是不敢反抗的。且不提劉煦對安東的掌控力有多強,就安東的屬性擺在那裡,封國雖然意味著獨立自主性,但來自朝廷的指導與支持,就不是那些“土皇帝”能夠扛得住的。
何況,劉煦也不是剝奪一切,他們積累的財產得以保留,同時調到綏化,仍舊不失權力地位,依舊是統治階級,是安東世家大族。
再沒有比劉煦在安東實行的“中央集權”更簡單,更輕鬆的了,找書加書可加qq群8878050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