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選擇「闖關東」者,大多到遼東為止,畢竟越往北,維度越高,氣候條件越惡劣,民族成分也複雜,邊情壓力也更重。
朝中很多人隻看到了,安東在劉煦當政的近二十年間,在不斷吸朝廷的血,吸內地道州的血,但遼東獲得的朝廷戰略層麵的扶持力度顯然要更大。
但沒辦法,誰教安東主政的是劉煦,是大漢秦王,是劉皇帝的皇長子,就注定在某些場合被雙標對待,也注定有些人選擇性眼瞎,針對一些問題,拋開事實不談
在這樣的背景下,在這樣的現實條件下,一個年輕人忽然跑到劉皇帝麵前,與他坐而論道,自信滿滿地表示,要趕超遼東.
這,已然不是自信抑或狂妄了,說他年輕氣盛,都是極其委婉的表達了。
對於老皇帝言語間的懷疑,劉文淵自然察覺到了,不過他倒是一點也不慌,隻是平靜地應道:「臣心知,這個目標很大,想要實現也很難,但臣已然抱定決心,竭儘全力,發揚精神,循先父遺誌,發展安東。」
劉文淵還是忍不住把劉煦拿出來「對付」老皇帝,但這一招,似乎也不大好用了,隻見老皇帝淡淡然地道:「你向朕表這個決心,用處不大!」
劉文淵略顯尷尬,但迎著老皇帝的目光,稍作遲疑,還是拱手道:「臣知曉,僅憑安東之力,是遠遠不足的,因此,臣懇請朝廷能酌情給一部分支援」
這或許才是劉文淵此番來京的真正目的,作為藩國,向朝廷大宗討要好處,幾乎是理所當然的,劉文淵雖然才擺正身份,但這種本能似乎已經具備了。
聽其言,劉皇帝嘴角稍微咧了下,道:「按理說,你新承製,又是朕的長孫,不管是從朝廷還是從長輩角度,都該有所表示。
然事涉安東政策,早在封國之前,朕已經與你爹擬定了分寸,當初的約定,朝廷會遵守,一切依成製,安東也當知足!」
「陛下.」
劉皇帝這樣的回答,顯然不在劉文淵預想當中,以老皇帝對安東的大方程度,怎麼都不至於一毛不拔吧。
然而,剛張口,便注意到老皇帝那冷峻的目光,就仿佛在說:你要跟朕討價還價?
劉文淵心下微沉,住口思吟片刻,拱手拜道:「安東發展最大的製約,仍在人口.」
大概怕劉皇帝直接拒絕,劉文淵說話都急切了幾分,語速快速地將想法道來:「中原道州移民已然困難,臣有意從高麗、日本等國招募男女,前往安東勞作,以補充勞力之不足,希望」
而老皇帝的反應再度出乎他的意料,那目光中甚至帶上了強烈的壓迫:「不許!」
劉文淵是滿懷失望地離開皇宮的,車駕駛上橫跨洛水的天津橋時,叫停了禦者,劉文淵站在車轅上回首遙望那巍峨的宮城,年輕的麵龐上灰敗之色已然褪去不少。
眼神中仍有不甘之色,目光則更加堅定了。
而垂拱殿內,在接見劉文淵結束後,劉皇帝讓張彬把安東國在秘密條線上的情報整理上呈。
拿著那些劉煦花了半生精力經營所得的成果,再結合劉文淵的表現,老皇帝陷入了深沉的思考.
第459章挫折免費.,找書加書可加qq群8878050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