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前到郭城,還是一座周長三五裡的簡陋小城,三年後,占地雖未擴大,但城池的防禦有了顯著替身垣高近兩丈,城厚丈餘,周圍也有溝渠環繞,構成護城河。整體而言,這就是一座充滿大的風情、滿帶漢家建築風格的城市。
及至郭城,與駐軍取得聯係之後,楊福一行人,直接在城外路邊尋了處野地紮營,所有人都被約束得緊,終究是軍事化管理,要求嚴格,在任務完成之前,是散漫不得的。
稍作安頓,楊福即點了一百官兵與一百五十個民夫,拉了五十車物資,往郭城而去。在這批物資中,有部分火藥、生鐵目的地就是郭城,工場使用。
城關下,吊橋前,楊福駐馬,仰頭望著高高的城垣,土城頭上,楷體的“郭城”二字,顯得端正而威嚴,嶄新的鑿痕展現出一股銳利的鋒芒,似楊福這種軍人,就感受到了一種鐵馬金戈的味道。
楊福盯著城頭出了會兒神,忽然兩眼一亮,招來一名親隨,對其吩咐道:“給你個任務,把城中最好的畫師給我找來,不計代價,隻要最好的!”
“畫師?指揮欲作何用處?”親隨疑惑道。
“把人給我找到!”楊福不耐煩地擺手:“我自有用處!”
楊福找畫師,是想得到一副“郭城風物圖”,展現今時郭城的景象,最終目的是送禮,送給時任河西馬步軍都指揮使郭儀的。
過去的一個冬春,河西軍政壇的變化是很大的,不隻老布政使王明離任,掌軍的都司也換成了郭儀。而甘州楊氏,對郭儀的到任是萬分歡迎了,隻因為郭楊兩家之間千絲萬縷的關係。
哪怕甘州楊氏與真定楊氏隔著一層關係,郭儀對楊家也不免另眼相看,楊福這次的升遷機會,其中又豈能沒有郭儀的扶持?否則,押運一次物資,就能提前升職扶正,那也太簡單了
今年,也正是郭儀四十歲壽辰,壽誕或許是趕不上了,但心意是必須得送到的。此前楊福還在考慮從安西淘換些寶貝,但在見到郭城之後,有了一個更有意義的念頭。
眼前這座城池,畢竟是當年郭儀西征時率軍攻克的黑汗核心城市,並且還是為了紀念其功勞而更名“郭城”,楊福覺得,一幅“郭城風物圖”遠比什麼珠玉寶器更有意義,其對郭儀的紀念意義就不是其他黃白之物能比的.
在安西,可沒有軍政分離這一說,到目前為止,整個安西大部分還處於一種軍政府狀態,每一座城鎮的主官都是軍政一肩挑,郭城這邊,隻是由於治安相對穩定,經濟更具活力,整體氛圍要相對寬鬆些
郭城眼下的軍政首腦,是防禦使康保德,這是老帥康再遇的第六子。安西這邊勳二代、官二代的情況比起帝國內部還要嚴重得多,諸軍各城文武長官,要麼是國內權貴之後,要麼就是安西軍中將校及其子弟。
對於楊福的到來,早收到消息的康保德是親自到城門歡迎,表現得十分歡喜與親近,見麵的第一句話就是表示感謝,說楊福帶來的物資的算是解了他燃眉之急。
問起,康保德解釋就是,碎葉那邊催著要一批軍備,郭城這邊的工場鐵料有些供應不上雲雲.當然,對於這種說法,楊福不大相信罷了,隻當是客套話,與其閒侃,順便問起郭城以及安西的近況。
當夜,康保德在防禦使府內設宴款待楊福,相談甚歡,主客儘興,得知楊福要找畫師,康保德直接拍著胸脯包辦了。
在郭城歇了一日兩夜,到隔日,楊福方才率隊拔營繼續西行,往碎葉而去。留下一隊人,照看空下來的車輛與牲畜,這些可是運輸隊的寶貴財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