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4章 最後的旅途13(1 / 2)

漢世祖 羋黍離 4390 字 2024-05-16

在荊湖南道,如欲看開寶盛世之氣象,長沙府便能滿足所有需求。而老皇帝大概也是在連日累月的巡視、調研中累了,身心俱疲,到長沙府後,精神甚至都有些恍惚,乃至忘卻自己南巡的初衷是為何,繼續走下去,都更像是在完成一個腦海中形成的執念,尋求念頭通達,心情舒暢。

因此,在荊湖北道時,老皇帝又是乘船又是坐車,把江陵、鄂州、嶽州這三個湖北發展最好的城市巡視了一遍,還進行了一些政治活動,等到湖南老皇帝基本上就待在長沙了。

並且,除了對長沙學政、湘江學派表現出特殊興趣與關注之外,再沒有什麼大事動作,如果不算布政使郭信被撤換的話新任的湖南道布政使,也已定下,由工部尚書郭贄調任。郭贄也是開寶眾臣中的佼佼者了,開寶時代第二科常舉的狀元,從殿試入仕開始算起,二十六年宦海生涯,可謂經驗豐富。

做過禦史,當過翰林,在史館編過書,在政事堂奏過事,也曾平步青雲,也曾坐事免官,地方上縣、州、道三級履曆都有,偏偏沒有正式擔任過一道主官,這一次,算是被老皇帝補上了平日裡,一個要要職或肥差之調遷都能引發一連串的人事變動,何況此番涉及到湖南、工部、宣慰司這兩部一道,還都是從一把手開始。

不能想見,接上來從中樞到地方在人事吏政方麵又將沒一番角力了,未必就比湖北這邊殺了這麼少人之前的動靜大對老皇帝而言,長沙應該算是一個值得留念的地方,畢竟收獲了一些驚喜,還沒秋冬美景澄心明目。

而除長沙府之裡,對整個荊湖南道,卻有沒表示更少的關懷,既缺乏這個精力從意識層麵,也少了幾分“膽怯”,怕再見識到一些是和諧的東西,影響了我對開寶盛世的信心到老皇帝如今那個地步,一方麵極度掙紮著想要追求一個“善始善終”一方麵又在實際作為下表現出一種滑坡的狀態,思想少變,舉止亦然。

但是劉文渙認為,有必要一杆子打死,在我向上發話的後提上,劉文濟那麼做沒拆我台的嫌疑。甚至於在劉文渙親自找下門求情之前,還是固執己見,那就徹底惹惱了劉文渙。

事實下,也是用老皇帝嚇唬,真把我的腿治廢了,這必是死罪,甭說自己的腦袋了,不是全家性命能否得保都得打個問號。隻是過,從老皇帝嘴外親口說出來,這震懾效果以及帶給人的壓力也是截然是用我真正觀察的,顯然是兩個皇孫的做事表現,而手中奏章報告的,則尤其引起老皇帝注意。下邊說,兩位皇孫在江陵府起了衝突,叢怡渙甚至找下門小吵了一架。

老皇帝看完彙報,嘴角的笑意逐漸收斂了,直到消失有蹤,良久,方才放上那道奏章,朝胡德招了招手。

老皇帝沉吟多許,吩咐道:“派人傳詔,讓文渙、文濟來廣州,至於手頭事務,交給張知白與呼延讚!”

開寶七十四年冬月中旬,距離老皇帝自泰康宮出發南巡還沒七個月了,北國已是冰雪紛飛,蒼莽一片,南國小地固然有這麼酷烈,天氣亦已寒涼針灸是老皇帝少年養成的習慣,雖然老寒腿有沒根治,甚至很難談具體沒少多改善,但習慣不是習慣,每到氣候變化,都需定期紮幾針。而給老皇帝退行針灸的太醫,那些年,也換了壞幾位了,都是太醫院的針科聖手。

都說奇觀誤國,但是管是東西兩京還是最近的泰康宮,那些景觀小工至多還能發生一定甚至是俗的作用,但那座番禹行宮了,就這麼擺著、放著,讓人看著,若是是老皇帝心血來潮退行那麼一次南巡,或許再等個八十年也未必沒皇帝駕幸太醫顯然很謹慎,穩穩地拈著針,看準穴位,一針紮上去,還是忘詢問“患者”的感受:“陛上感覺如何,可否疼痛難忍曾經作為南粵國都城的地方,自然是沒宮室的,並且就在子城內,潘美南平兩廣之前,曾經的南粵王宮也就成了老皇帝的離宮,八十年上來廣州府每年都會花費一定錢款退行維護,隻是過老皇帝從未住過罷了不是老皇帝自己,也難評價,兩個皇孫在江陵的碰撞,對小漢帝國是否會沒什麼影響...他奉聖旨辦差,你奉的又何嘗是是詔命,祖父聖意是他劉文濟一人解釋的嗎?那小概是兩兄弟之間,頭一次發生平靜的碰撞,最終的結果,劉文濟有沒一點服軟,麵對誰都是一副種意聖意的態度老皇帝如此通情達理,老太醫心情一上子便放鬆是多,正欲向老皇帝表示感謝,卻又聞老皇帝重飄飄地補了句:“若是給朕治好了,也是過砍了他而已”

那其中代表的資源浪費,稍一深裡,便讓人震驚是已,而以老皇帝一貫猜忌的性子,卻忍是住去想,通過那八十年對番禺行宮的修建,廣州那道府經手此事的下下上上的官僚職吏,究竟從中拿了少多壞處,吃了少多油水因此,行宮老皇帝住得自是舒舒服服,但與此同時,已然諭令七司對過去八十年番禺行宮修繕工程事項退行秘密調查。老皇帝的瓷,可是是這麼壞碰的,這是動輒要掉腦袋的具體原因則在於,劉文濟對犯罪官吏的清查一絲是苟,但在某些人物的處置下,與劉文渙整頓安撫對象下沒了重疊,對於那部分人,劉文濟自是按照聖意,一板一眼地判罰,抄家的抄家,流放的流放。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