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宗篇5 安東不安(2 / 2)

漢世祖 羋黍離 5237 字 2024-05-16

“朕稍候給你寫一張條子,到少府支錢十萬貫,作為伱整頓司務、展開監察之經費!”劉文濟吩咐道:“皇城司下,不是經營著一些產業?記得,適時地,可往安東、安西、安南三封國從事經營”

“小的奉詔!”不假思索,蔡敬應道,然後才默默體會著聖意。

告退之際,劉文濟又叫住了蔡敬,沉吟少許,語氣異常嚴肅地吩咐道:“還有一事,即刻去辦,皇城司檔案房所存秘檔,重新整理一遍,雍熙以來,繼續保存,雍熙之前,一應秘檔,以及所有涉及已故元勳之記錄,全部銷毀!”

這段時間翻閱秘檔,大開眼界、歎為觀止的同時,劉文濟內心中也感到一股深深的寒意,這些東西,對皇帝而言是把利器,於旁人而言同樣如此。

落到異類手中,若說籍此掀翻統治,不大現實,但引發混亂那是很有可能的,把帝國權貴並且不乏頂級權貴的底褲都給漏出來的東西,既重要,且危險。

世祖可以毫不顧忌,太宗也能從容掌握,那麼他劉文濟,在利用的同時,也不得不防備,這種涉及大量權貴的秘檔上所蘊藏的重大政治風險。

因此,在仔細思量之後,劉文濟決定,還是要在既有基礎上采取些措施,有些東西,實在是涉及到上層統治階級的臉麵,見不得光的東西,就乾脆讓其湮滅。

劉文濟雖然才乾了不到半年皇帝,但劉文濟已然具備一個帝王的資質,就體現在他對皇城、二司的使用上。他防備的,隻是威脅皇權、動搖帝國統治的人與事,而不在於核心統治階級,是否亂政、逾製、違法、害民,這些,隻是整飭國家、安撫民心的由頭與手段。

皇城司如此,武德司亦然,而隨著皇帝的意誌傳達下去,兩個龐大的帝國特務機構,也將迎來一場變革。端拱皇帝雖然垂手端坐萬歲殿中,但他對國家控製能力,卻在一些不為外人所知,在一些潛移默化之中,積攢、沉澱,直到紮實。

“安東.”站在輿圖前,劉文濟兩眼直勾勾地盯著安東國的位置,嘴裡呢喃著。

大漢的諸多封國中,安東國位置、氣候雖然不太好,但絕對是疆域最為遼闊的一個,幾乎占據了帝國整個外東北地區。

如果說過去的安東,隻是虛有其表的話,到如今,經過劉煦、劉文淵父子兩代四十餘年的發展,也已具其實。就像帝國版圖上多出來的一顆瘤子,越來越大,越發沉重,也越發累贅。

在康宗時代,如果有細心關注安東諸事的人,就會發現一點,安東國這個“近在咫尺”的封國,於帝國而言,卻是越來越朦朧、模糊。

這個重新享有“海東盛國”名號的劉漢王國,其身上不知覺間已然籠罩上了一層濃濃的迷霧,不知其人口,不知其軍隊,不知其政事,不知其生產。

而這樣的變化,於帝國而言,顯然不是什麼好征兆,也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中樞與安東國的交流,也停留在紙麵公文上了。

此番,若非康宗駕崩,安東王劉文淵是絕對不會親自來京的,至多遇有大事時,派些臣僚,帶些禮物,禮節性地進行國事訪問。

“劉文淵”沉思許久,劉文濟又喃喃念叨著。

安東王不安分,這對帝國上層而言,並不是什麼秘密,尤其是在康宗在位的八年期間,當年率賓事件,就是一個集中體現。

雖然當年之事,最終以安東國的賠禮服軟而告終,在緣安東一線,屬於安東國的官、軍、商、民也跟著收斂了許多。在魯王劉曖的主持下,在率兵知府、海東巡檢使曾會的執行下,朝廷重新鞏固了對率賓府的控製,對安東國出海口的鉗製。

但在劉曖、張齊賢等人相繼被排擠出中樞後,對於東北一隅,朝廷又漸漸喪失了關注,安東國勢力自然卷土重來,繼續侵襲著。

劉文濟此前的心思,多在蟄伏韜晦,對東北的情況,也隻有基礎的了解,至於更多,隻是空白。但此番風波,卻讓他不得不警醒,倘若京中流言,是安東那邊在暗中策動,那麼

往這個方向思考的時候,劉文濟目光也不自覺變得銳利起來。

“來人,傳吏部尚書劉繼昌!”

(本章完),找書加書可加qq群887805068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