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宗篇40 後、王之逝,帝國十年(1 / 2)

漢世祖 羋黍離 6290 字 2024-05-16

建隆八年的劉文濟,作為皇帝,其身上的束縛進一步減弱,除了對朝臣、朝局的進一步掌控,得心應手,也因為老一輩的權貴陸續離世。

當然,若說能對劉文濟產生重要影響乃至威懾的,也就那寥寥幾人了。慕容皇太後,崩於建隆六年冬末,老太太硬是在慈明殿孤苦無依地多熬了三年,方才去世。

慕容皇太後的駕崩,也意味著宮廷內部,劉文濟麵對的威脅進一步消除,他去一大塊心病。不過,這種內涵是不能表示出來的,這畢竟是太宗皇帝的原配,正統與法理的光環,是怎麼也抹殺不了的,相反還需時時維護,這與劉文濟繼位的法理性是一貫的。

因此,後崩之時,劉文濟緊急動身,自太原南返,為操持慕容太後喪事,雖然隻是表個態。相比之下,還是蕭太後對慕容太後崩逝的傷懷要真切得多。

平心而論,慕容皇太後對蕭太後母子有過疏遠、忌憚、排斥,即便劉文濟登基之後,也采取過不少粗糙、愚蠢的政治手段,但從始至終,都沒有真正用什麼陰謀手段迫害他們。

因此,劉文濟對慕容皇太後,隻是基於一種政治安全的防備與打壓,而蕭太後則始終保持著對慕容太後的尊重與關注,隻不過這份關注中是否包含著一層監視與防備,就另論了。

對慕容太後的喪禮,依舊以國葬形式進行,十分隆重,在這種事情上,劉文濟也儘量做到不落人口實。同時,因皇太後之崩,也徹底打消了對安東局勢動兵的心思,非必要的情況下,孝義還是要重視起來的,這是治馭天下的重要手段。

另外一方麵,慕容太後崩後,蕭太後自然更上一層,成為大漢帝國唯一的且明正言順的皇太後。劉文濟本打算讓蕭太後入慈明殿,經過幾十年的擴建、裝飾,慈明殿可是紫微城內一個十分龐大且宜居的宮殿群,劉文濟顯然以此表達對母親的愛戴與回報。

不過,這一點也被蕭太後拒絕了,直言她在嶽樺宮待得很好,安居其位靜其心。而這份謙虛表態的背後,則是對劉文濟的一項提醒:不要太飄了......

距離慕容太後崩逝不足兩年,就在建隆八年秋,大漢帝國又一柱石,堪稱世祖朝“最後一位元老”,建隆時代宗室之長,趙王、太子太傅劉昉,也薨了。

關於趙王劉昉,已經不需多說什麼了,他的出身、履曆、功績,早已烙刻在無數帝國的史冊、典籍、傳奇之中,是時至建隆時代依舊閃爍著舊時代光彩的明星,隻是這顆明星終是在中秋過後隕落,歸於沉寂。

劉昉之薨,對皇帝劉文濟來說,也算是一種解脫吧,就像環繞在他身邊的一層桎梏被打開了,從那之後,他才是帝國的唯一權威!

不算出人意料,對劉昉之死,最傷感悲痛、彷徨無助的,不是他人,而是太子劉繼禮。劉昉之於劉繼禮,既有宗長之誼,又有師徒之分,八年的時間也培養出了深厚的感情。

更為重要的,在建隆八年的大漢朝廷,趙王劉昉依舊是劉繼禮在政治上最堅實的靠山,如今,這座靠山也被天時摧折倒塌,已經很成熟的劉繼禮,怎能不感到悲痛與忐忑。

在當下的大漢朝,太子劉繼禮的處境實則是有些尷尬的,李皇後早崩是最關鍵的一個因素,而劉繼禮雖然早早地就被確立了太子的地位,但現實的政治環境導致,他的太子之位並不是那麼穩固。

中宮有個楊皇後,並且早在端拱二年(1016年)李皇後還在時,就已經給劉文濟生了個幼子劉繼英,隨著其不斷長成,對劉繼禮地位造成衝擊幾乎可以說是必然的事情。

同為嫡出,內有正值盛年的皇後,外有楊氏顯貴,而劉繼禮雖有嫡長的大義名分,多年下來也積攢了不少的聲望,但都無法掩飾其實力不足的缺陷。

在母族方麵,從九原侯李萬超傳下來的李氏家族在帝國諸多權貴中,隻是很平凡普通的一年,最近一些年有所起色,也是因為沾了李皇後的光,一些子弟得以出仕要職。而這些人,能給劉繼禮提供的助力,顯然不夠。

因此,聚攏在劉繼禮身邊的支持者們,除了東宮僚屬與李氏家族外,隻有一些堅持嫡長正統的保守派官僚們,而這一批人的成色,或許連康宗皇帝任太子時在朝廷中的支持者都不如。

畢竟,大義與正統,也需要足夠的實力來支撐。作為太子太傅的劉昉,在過去的這些年,也是東宮支持者的一麵旗幟。這麵旗幟的倒下,對劉繼禮的影響,遠比表麵呈現的要深重得多。

當然,太子之事,最終還得看皇帝的決定,當今天子劉文濟在這方麵,顯然擁有最終決定權。若提起劉文濟在此事上的態度,至少在建隆八年,是絕對未做任何他想的。

對於自己的嫡長子,劉文濟顯然也是有特殊感情的,以其謙遜、端重、孝敬類己,同時也對劉繼禮寄予了厚望,這一點從東宮的配置就能看出,一應人員安排,都很實在,不是勳貴之後,就是一時俊傑,輔以老成乾才,讓劉昉給其當太傅,就是對劉文濟這種寄望最有力的詮釋了。

即便在建隆八年,從一個皇帝的身份與權謀角度出發,劉文濟也會堅決地維護太子的地位。一為江山社稷、帝位傳承穩妥有序著想,這是一個帝王的使命,劉文濟也具備這方麵的責任心。

另一方麵,楊氏家族已經是當朝第一顯赫外戚,當年立楊氏為後,也是為了引楊氏為援,製衡不滿勳貴。尊重、利用有之餘,也不可能沒有防備,已經給了楊氏無上尊榮,若是其子再成為太子,那這天下豈不成楊氏的了?

因此,劉繼禮這個太子,越弱勢,其地位就越穩固,同時,嫡長的身份,是他永遠無法被推翻的優勢,隻要保持下去,未來還是可期的。

當然了,宮廷國家,製度完備,規矩森嚴,然而在這些條條框框之下,逾製亂法的人與事也是數不勝數,在沒有定論之前,出現任何曲折都是可能的。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