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是,劉繼戎選擇了繼續觀望,期待著安南亂局的進一步變化,隻不過,他的期待落了空。隨著驩州之戰結束,二侯狼狽西逃,劉繼戎便清楚,沒機會了。
隻能在一聲可惜之後,下令軍隊南撤,離開兩國邊境。但是,集結起來的軍隊,卻並沒有解散,而經過一番海、河運的大範圍轉移後,調往洞裡薩湖地區。
在那裡,劉繼戎集結了四萬步騎(騎軍分馬兵與象兵),向西出征,目標直指已然拋棄舊都,向西遷徙的真臘餘孽。
正統二年的真臘國,在林邑三代國王幾十年的持續攻伐下,已經徹底崩潰了,而重要標誌,正是建隆十八年(1035年),劉繼戎領軍北征真臘,將其最後一支“中央軍隊”殲滅,破其都,滅其國,夷其君臣,徹底實現對洞裡薩湖地區的征服占領......
林邑自世祖分封以來,立國已54年,傳至劉繼戎,已曆三世。作為世祖九子的劉曙,這個年輕時常年犯渾的荒唐貴胄,卻是林邑國的奠基者,由他開啟並鞏固了林邑國的國運。
從封國之初僅數州占城舊地,到他去世時,已經全占原時空越南中南部以及洞裡薩湖以南廣大地區。雖然,很多人都知道,林邑國能有那般大的發展,主要得益於世子劉文演以及大將劉珙的軍事征服,但若沒有劉曙的善用以及全力支持,那二人又豈能擁有這般大的成就。
劉曙在林邑王位上,足足三十五年,一直到建隆五年(1022年),方才薨逝,並且死在大漢,享年67,算是無疾而終。
卻是自建隆三年東京宗藩大會之後,劉曙就沒有南返,而是一直待在東京納福,那個他從小成長的地方。到了人生暮年,混不吝的楚國公、林邑王,也爆發了鄉土之戀,世宗皇帝也同意了劉曙的逗留。
等劉曙薨逝,已經實際掌握林邑軍政的世子劉文演,沒有任何波折地登上王位,也開啟了林邑國的新時代,那個時候,劉文演也已經四十五歲了。
劉曙留給劉文演的家底還是很豐厚的,漢夷人口一百五十餘萬,除了富庶的沿海平原、港口,還有一個經過初步開發的湄公河下遊三角洲平原,並深入到發展成熟的洞裡薩湖地區。
事實上,在早年劉珙的建策之下,經過劉文演、劉珙輪番的攻掠,真臘國當時已經不支了,畢竟連都城都已經不安全,屢次遭受林邑騎兵的侵襲,其對洞裡薩湖的統治,更是搖搖欲墜。
在劉文演繼位之初,實則就已經具備大規模北上,一舉攻滅真臘中央朝廷,實現對半島東南部平原沃野的全部占領。
然而,由於君臣失和,引發了一場林邑內部的動蕩,也就錯過了這個時機。具體地來講,還是劉文演、劉珙這二人,作為林邑軍神般的存在,劉珙在軍隊內部的威望,甚至一度超過劉文演。
二者的對比,也持續了二十多年,過去有劉曙的調和,但當劉文演成為王之後,矛盾就不可避免地爆發了......,找書加書可加qq群8878050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