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實上,劉維箴對範仲淹已經足夠尊重了。要知道,為了接見他,劉維箴甚至推脫掉與貴妃春遊踏青的活動。劉維箴顯然是個風流天子,在當下的漢宮,不說佳麗三千,三四百總是有的,到正統六年,有名號的妃嬪,便已達37人。
而其中,最得寵的,就是韓貴妃,幾與曹皇後分庭抗禮。韓貴妃的出身自然也不是簡單的,他是建隆宰相韓承均之孫。
在帝國百年之後的當下,經過一輪又一輪的洗牌,帝國的勳貴階層也發生了堪稱天翻地覆的變化,頂層的權貴圈子越來越小,繼續保留在帝國權力中樞,依舊對國家事務保持著強大影響力的,也隻剩下那十幾二十個家族了,這是通過百年曆史激蕩、風雲變幻,方才篩選出來的。
其餘的,或因後繼無人,或因立場出錯,抑或是出現重大政治過失,比起大漢帝國,還先走起下坡路......
許多曾經顯赫一時的功臣家族,都沉寂乃至淪落,甚至有的僅剩個空頭爵位,有些家族因為經營不善,甚至開始變賣祖產過活。
而正統時代的到來,對於天下勳貴來說,都是一樁幸事。因為,來自皇權的壓製力大大減輕了,即便是那些破落的勳貴,也得以“卷土重來”,“再興家業”。
那麼,一個問題出現了,正統時代,是文臣的春天,是庶族的時代,勳貴們也迎來複蘇,那麼在蛋糕有限的情況下,權貴們春天,又建立在哪些群體的寒冬之上呢?
範仲淹拜相之後,所發起的一係列對帝國政治、經濟、軍事等諸多方麵的改革(良),都是衝著解答這個問題去的,雖然最後證明,這個問題,無解!
而就在範仲淹拜相不過幾日的功夫,一個麻煩就找上門了,廣陵王劉繼臻強闖政事堂,狀告洛陽府尹包拯,藐視天家、侮辱皇叔、濫用官權等十大罪名,要求範仲淹將之免官懲辦......
曆史的修正下,包拯,“包大人”,依舊在帝國朝廷煥發著他的光彩,甚至於,因為政法大學堂的履曆,世宗近臣,乃至與皇帝劉維箴還有一段師生情誼,使他在朝廷內部的聲望比正史上還要高。
在四十五歲,就擔任洛陽府尹,這樣的履曆,在當下的大漢帝國,是極其難得的一件事情。要知道,普天之下,絕大多數走正常升遷路線的官僚,便是那些出類拔萃且不失運氣者,在這個年紀,大部分也隻能做到普通州府一級。
連範仲淹,都在年近六旬的時候,才擔任首相,還是在朝堂發生重大變故的情況下,可想而知,當下的大漢帝國,上層權貴中,“老齡化”有多嚴重。
而包拯這個“年輕人”,在擔任洛陽府尹後,也很快就得到了“包青天”的名聲,隻因為兩點,不畏權貴,為民請命。
在太宗—世宗二朝加強法治建設的背景下,導致全國各地,訟師行業快速勃興,而在京中,也出現了一批專門為高門富戶打官司的“大狀”,這批人,可謂是呼風喚雨,無所不能。
然而,自包拯就任洛陽府尹以來,這些人的“敗訴率”直線下降,甚至到後來,一聽是包青天親自斷案,都趕忙勸“當事人”止損為優先......
廣陵王劉繼臻,乃是世宗皇帝四子,初封廣陵公,劉維箴繼位後,晉位為王。如今的大漢宗室,老一輩的,基本隻剩下一個許王劉曜了,他當了將近三十年的中書令,對帝國朝局的穩定起到了突出作用。
等燕王劉昭薨逝後,又身兼宗正之職,直到前幾年,方以年高從中書令位置上退下,專心於宗正事務。依宗室慣例,劉維箴又以二叔安陽王劉繼德為中書令,不過,到劉繼德時,中書令的權威與作用,雖然依舊保持著,不過因為人的關係,也逐漸下滑了。
劉繼臻徒以親貴,平日裡也還算安分,但在範仲淹初任首相之際,鬨出“闖堂”的風波來,背後自然少不了推手。隻不過,就他自己,也確實與包拯有怨,因為他的女婿因為私販鹽茶、害人死命,被包拯拿下,當堂判死了。
事前,礙於情麵,劉繼臻也低頭做小,希望包拯能高抬一手,至少保住性命,結果,“包大人”原則性很強,毫無通融之處,在劉繼臻找到皇帝之前,就將其婿判死了。
這裡又有個背景,在大漢帝國的地方官府中,唯有洛陽與開封二府,當堂判死的案例,幾無推翻可能,這是二府府尹權威的一個極其重要的來源,這也導致,二府無法輕易判死,也達到一個製衡的效果。
因而,當包拯的判決書生效的時候,能夠救廣陵王之婿的就基本隻有皇帝,然而,當今皇帝,又豈會因一個罪證確鑿的“郡馬”,而去挑戰政治潛規則?
回到範仲淹這邊,在了解事情的前因後果之後,他毫不猶豫地選擇了支持包拯,然而麵對不依不饒的劉繼臻,為免場麵上鬨得太不好看,最終將宗正許王劉曜請了出來,將劉繼臻禁足三月,此事方才告終。
但這件事,也成為範相公與朝廷內外那些不法勳貴以及頑固而強大的保守派們,角力戰鬥的開端,而類似的事件,在範仲淹整個執政生涯,是層出不窮,並且每一次,都能搞得範仲淹心力交瘁。
範仲淹是一個渴望做事也能夠做事的人,但是,當他很大一部分精力都不得不被牽扯到朝廷內部的齟齬上時,他為大漢帝國的一切努力,就隻剩下苦苦支撐了......,找書加書可加qq群8878050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