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後覺得自己有些亂,腦子裡嗡嗡的,她得捋捋,要不然簡直是一團漿糊。
舒妃沒死,皇帝要娶的人是舒妃,後宮遣散,為的應當也是舒妃。
“你娶舒妃這事哀家不讚同,她身份不妥,一個已死之人,如何做的了皇後之位。”
“隻要朕願意,她便做的了。”
“皇帝,你這樣如同先帝有何區彆?”
康熙聽她說起先帝,沉默了半響,道:“朕同皇阿瑪的區彆在於朕能護得住朕想要護之人,而皇阿瑪做不到。”
當初順治寵董鄂妃,一方麵因為董鄂妃在一眾嬪妃中性情拔尖,另一方麵則是為了康熙太皇太後的壓製。
說白了就是叛逆,隻是董鄂妃他沒能護著,自己得了天花去了。
太後聞言一愣,沉默了。
先帝的性情如何,她是清楚的,當初之事真的全然怪董鄂妃嗎?
倒也不全是,太後記得太皇太後臨終前那些日子她去看望時,她嘴裡總是說些胡話,話中透露的未必沒有悔意,隻是世上哪有後悔藥。
“哀家覺得你應當再考慮考慮,這般決定太過莽撞,為了她,你將後宮遣散,如此便已經讓她成為靶子,若是喜歡,那便留在身邊,封個貴妃便是,皇後一事,哀家覺得不妥。”
“皇額娘說的朕都明白,朕能護住她,不是說笑,若是連自己的女人都護不住,那朕這個皇帝做的就太沒意思了。”
“你你是想氣死哀家嘛。”
“朕不敢,皇額娘你且好生休息,朕還有些是要處理,就先回去了。”
說完便離開了。
兩人不是親母子,說到這個份上自然是極致了,再多的,太後說不出來,康熙也說不下去了。
康熙離開後,太後重重的歎了口氣:“舒妃沒死,這都是什麼事啊!”
康熙從太後這裡離開,下午處理了些折子,晚上還是去了幼清那裡,現在康熙已經敢堂而皇之的蹭床了。
“今日朕同太後說了我們的婚事。”
幼清一怔,太後這人她了解不多,隻知道是個存在感不怎麼強的人,太皇太後在世時她便事事聽太皇太後的,太皇太後不在了,也沒說她做什麼。
“太後應該不同意吧?”
這個是幼清猜測的,太後是蒙古人,有經曆過董鄂妃,如何願意再出一個“董鄂妃”似的人物。
“朕意已決,沒人能阻擾得了。”
“行吧,隨你。”
既然答應了康熙,幼清就沒打算反悔,不管怎麼樣,這個婚隻要不是康熙不願意了,她便成定了。
康熙聽她這麼,也甚是高興。
太後那邊氣的不行,可是也不能做什麼,不是不想,是做不了。
原本太皇太後去世時打算把人脈留給太後,隻是太皇太後臨終前做了一件事,人脈儘數毀在康熙手中,自然也就沒什麼能留給太後的了。
太後也不是無可用之人,隻是她不想用在這上頭,說白了太後也隻是生氣,生氣康熙如先帝差不多的做派,遷怒更多一些。
可是過了那麼久,太後活的更加通透,她想要尊貴的活著,康熙那邊她便不能得罪。
當初太皇太後臨終前做的那事她也知曉一二,太皇太後做的都被發現了,太後也不敢拿自己的那點人脈冒險,頂多也就說說,做什麼卻是無能為力。
康熙二十九年,是選秀之年。
康熙已經連著兩屆不曾留秀女在宮中,原本這屆秀女眾人就在繼續觀望,但是這次遣散後宮這事鬨的,眾人徹底把目光放在選秀上麵了。
就在這時,康熙突然下令封幼清為後。
這消息一經傳出,眾人都跟被雷劈中了一般。
竟然是已經死了的舒妃?
這下眾人也算明白為何會有遣散後宮這一出了,原來萬歲爺是為了舒妃遣散後宮,怪不得,原來如此。
這消息傳到了西邊已經出宮不再是嬪妃的前嬪妃娘娘們的耳朵裡,茶杯,茶壺,碎一地,手帕更是壞了不知多少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