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人在家戰戰兢兢了好幾天,後來發現姚芝芝和她的兩個走狗被判了,這些人更害怕了,生怕公安什麼時候上門抓他們家孩子。
為表誠意,這些人所以私下一合計,每天派兩三個人早中晚守在姚芝芝家破口大罵。
剛開始姚芝芝的家人房門緊閉,根本不出來,後來姚芝芝被抓之後,這些人又忍了幾天,忍著忍著就不忍了,出來跟人對罵。
戰況非常激烈,不止姚芝芝家裡那條巷子的人全被吸引過來了,就連附近幾條巷子的人都跑過來圍觀。
罵了好幾天,發現自家孩子還好端端地上著班,那些人鬆了一口氣也不再去浪費口水了。
溫寧考完試兒之後把自己小學初中和高中的課本都給了周妮兒,周妮兒已經回老家參加小升初的考試了,而且成績非常不錯,很順利地拿到了小學畢業證。
畢業證拿到手的那天,她捧著畢業證來找溫寧,哭得稀裡嘩啦,不明真相的還以為她怎麼了呢。
得到畢業證,她聽了溫寧的話,帶著禮物上門找她那個堂伯大隊長,在堂伯大隊長的帶領下,她成功地成為了他們公社初中的“走讀生”。
平時不去上課,期中考和期末考回去考試,隻要考試合格就能初一升初二,初二考試合格也能順利拿到畢業證。
成績出來之後就是下一輪的著急等待,大家都在著急地等待著錄取通知書,隻有真能拿到錄取通知書大家的心才能安定下來。
高考小分隊的四個人,從成績上看大家都是能上大學的,鄭明蘭的成績上本省的郵電大學也是可以的,就是鄭明月為了跟隨周立安的腳步,她的成績在京市隻能上個專科學校。
彆人為她感到可惜,她自己卻一點也不覺得可惜,那可是主席他老人家待的地方,那裡的專科學校比不知名城市的本科學校都要好呢。
再說,她心裡也有自己的成算,她和立安都去京市上學,到時候如果留在京市工作,把戶口遷到京市,以後孩子的戶口也會隨著父母遷到京市,到時候他們一家子就是地地道道的京市人了。
國家的政治中心啊,難道不比龍城好麼,也不是說她數典忘祖,龍城肯定也好,但是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不是?
其他人對鄭明月的想法一無所知,因為在他們看來無論去哪裡讀書,最後分配工作的時候肯定是要分配到家鄉所在地的。
除非是極少數幾個在校期間表現非常明顯,當地政府或者廠子向學校要人,或者學校的老師跟地方單位推薦的才有機會留下來。
而且對於已經有了工作的,單位會保留他們的工作,等他們畢業回來到時候不是升職就是加薪,所以很多人還是願意回到原來的廠子的。
有著二十一世紀思維的溫寧對於鄭明月的想法還是能知道一二的,不過她也沒往外說,就連她自己到滬市不也抱著一樣的心思麼。
想到前世她那湯臣一品的房子,不知道這輩子還有沒有機會住那裡。
在大家的著急等待中,年味兒越來越重,有的人已經陸續收到錄取通知書了。
先收到通知書的是報考本省學校的人,地理位置上占了天然優勢。
下鄉的知青也開始陸續回家了,有的拿著通知書衣錦還鄉,有的提著鄉下特產回來過年。
“姐,我回來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