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紅英和溫紅軍這次到滬市並沒有跟孩子們說,因為大女兒在坐月子,小女兒在培訓,小兒子在部隊,每個人都有自己要忙的事兒葛紅英舍不得打擾\\耽誤他們工作。
還是魏麗娟大手一揮,招來了一輛出租車,幾人上了出租車直接到了魏麗娟和溫海買的那個小院子。
到達目的地幾人顧不上休息,先把院子的角角落落都仔仔細細地檢查了一遍,看完之後葛紅英點頭,“李同誌還是很靠譜的,咱們這是遇上好人了。”
這個院子一點也看不出出租了幾年的痕跡,哪裡都打掃得乾乾淨淨,就連灶台都擦拭得纖塵不染,她還以為要先進行一番大掃除和裝修才能入住呢,沒想到竟然可以直接拎包入住。
魏娟讚成地點頭,心想能不靠譜麼,李同誌靠著小姑子已經賺的缽滿盆滿了,溫寧每一期房子售賣之前都會低於市場折扣給李三約十套房的購房名額。
李三通過這些名額從中賺了不少,聽說現在已經開公司了,公司業務就是收集房源信息給人租房、幫人賣房等等。
因為做的是老本行,而且得益於這些年積累起來的人脈,所以李三做得風生水起的。
當看到拿著大包小包出現在麵前的父母,看到他們獻寶似的掏出從老家帶來的雞蛋,溫寧的眼眶一下就紅了,眼淚刷的一下子就跟斷了線的珍珠。
葛紅英見狀連忙道,“哎喲收回去、趕緊收回去,快把眼淚收回去,這麼大個人了還不懂點事兒,坐著月子呢能隨便流淚的麼。”
溫寧吸了吸鼻子,“爸媽、嫂子辛苦你們了,來就來了,怎麼還千裡迢迢帶雞蛋過來,這裡什麼都有賣。”
葛紅英,“這裡的沒有老家的好吃,老家的都是放山上散養的,哪個啥技術專家說了這種散養的有營養。”
前些年溫寧收羅了不少書籍分彆寄到她和周立勳的老家,溫建軍是個有魄力的大隊長,國家宣布家庭聯產承包責任製的時候他就承包了一個山頭開始養雞,為了搞好這個養雞場,溫寧寄回去的基本養雞技術大全都被他泛濫了。
山上的雞也從開始的一百隻一直發展到現在的上千隻,葛紅英來滬市之前回去了一趟,周秀蘭還跟她抱怨現在家裡每天撿雞蛋都能累彎腰,溫建軍家現在已經是大坡公社有名的富戶了。
聽說溫寧正在坐月子,葛紅英他們也準備帶著孩子到滬市讀書,溫建軍二話不說給了她一籮筐雞蛋,讓她帶到滬市給溫寧。
溫寧有些感動,她沒想到自己的付出竟然還能有如此回報。
她之所以會為老家及時傳達一些重要的國家信息\\政策,收集有用的書籍不過是想讓老家的人能好過一些。
畢竟在後世,網絡上有句話震耳發聵,“我們農民每年都積極響應國家的號召按時交公糧,為什麼工人有退休金而我們農民卻沒有。”
得知爸媽這次來滬市長住,溫寧高興之餘又有些擔憂,“現在學校都已經開學一個多月了,桐桐和小飛的成績能跟得上麼。”
托兒所還好,現在的孩子在托兒所都是吃吃喝喝玩玩鬨鬨,基本上不用學什麼東西,不過桐桐和小飛一個上三年級一個二年級,落下一個多月的功課未必能跟得上。
魏麗娟,“他們在老家上課還算專心,成績也過得去先讓他們試試,不行九月份再複讀一年。”
溫寧點頭,“學校找好了麼。”
嫂子這個決定太倉促了,如果早點安排好他們也能早點把學校定下來。
魏麗娟點頭,“學校那邊已經打過招呼了,周一去報到的時候把轉學證明和之前學校的成績拿去就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