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臣尚書金忠參見陛下。”
“起來吧,什麼事?”
大殿之內,金忠起身,行禮道:“陛下有意改立太子否?”
朱棣身穿一襲常服,僅用一根白繩束著腰,身前的桌子上擺著一張棋盤,旁邊還有一些米粒。
聽到兵部尚書金忠的質問,朱棣倒也不惱怒,畢竟金忠本就是堅定的太子黨,同時也是過去燕王府的長使,與朱棣既是君臣,亦是好友。
今日朱棣下旨,以太子朱高熾“迎駕遲緩,教子不嚴”為名,將其禁足在春和宮,令漢王朱高煦代為處理政務。
見朱棣沒有說話,金忠續道:“日前的事情,太子有錯,漢王也有錯,陛下如今隻懲罰一人,卻獎賞另一人,是否過於偏心。”
朱棣一手叉腰,搖了搖頭,低聲道:“金尚書,你可曾聽過一個故事?”
“相傳象棋的發明者將此遊戲獻給楚王,隻求賞些糧食,他要求在象棋的格子上擺米,在棋盤第一格放一粒米,第二格放兩粒米,第三格放四粒,第四格放八粒,第五格放十六粒……以此類推,直到放滿棋盤。”
“楚王找遍整個國庫,竟然填不滿小小棋盤。”
這正是昨日朱悟淨離開前所講述的小故事。
金忠皺眉,說道:“象棋應是兵仙韓信發明的,與楚王有什麼關係。”
“朕是問,你從這個故事中領悟了什麼?”
我領悟了什麼?
我在和你說廢立太子的事情,你在和我說棋盤和擺米的事,我懷疑你是在糊弄我。
見金忠凝眉沉思,沒有說話,朱棣搖了搖頭。
“昨日朕問夏原吉,他直言道,九代之後,大明宗室將繁衍到百萬人之多,到時整個大明都無力供養。”
這天下不缺能人。
朱棣聽到朱悟淨講述的故事,本能地感到心神不寧,便找來戶部尚書夏原吉詢問一番。
夏原吉在棋盤上擺放稻米,擺到第九格時,便想清楚了一切。
若是按照現在朱棣規定的宗室俸祿,隻需兩百年,整個大明的財政就會被拖垮,當然具體的數目不會是簡單的數學問題。
但是。
夏原吉依舊認為朝廷兩百年後需要供養的宗親數目也會有二十萬。
這還是他考慮朝廷賴賬的情況。
畢竟皇帝也不傻,朝廷沒錢了,哪裡還會老老實實地供養這些宗親?
隻是……
夏原吉算的更加準確,這群宗室不事生產,若是真的過兩百年,便會形成一股龐大的利益集團,無數人靠著宗室俸祿吃飯,根本不是朝廷想不給就不給的。
二十萬。
二十萬宗親。
夏原吉認為兩百年後,大明最理想情況下必須承擔的財政負擔。
這還是兩百年間,必須出現可以和朝堂各方勢力周旋的聰明皇帝,出現敢於大刀闊斧改革的能臣的情況。
所以,宗室供養必須改革。
現在夏原吉已經回去算賬了。
隻是……
這和漢王有什麼關係。
似是看穿了金忠的疑惑,朱棣直言道:“這個故事就是瞻壑那孩子說給咱的。”
聞言,金忠懂了。
朱高熾可以坐穩太子之位的關鍵原因就是有個好兒子,現在朱棣發覺朱瞻壑經曆一番假死,似乎不弱於朱瞻基,自然要好好考較一番。
但是。
金忠還想說些什麼。
忽然,門口宮人傳報。
“漢王世子求見!”
聞言,朱棣笑道:“說曹操曹操到,讓他進來吧。”
“孫子見過皇爺爺。”
朱悟淨入內行禮,直言道:“父王不是監國的料,還請皇爺爺收回聖旨。”
朱棣也沒想過朱悟淨會如此直接,隻是嗬嗬一笑,漫不經心地說道:“解鈴還須係鈴人,既然你提出問題,當然要由你們解決。”
朱悟淨沒有接話,反而顧左右而言他。
“皇爺爺以為如何成就一番功業?”
“孫子不才,以為唯有‘至誠’,專心於一件事,耗儘心血方能有所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