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穹穿過一片小樹林,周圍是幾個墳包大小的粗製小土窯,中間的大片空地上,是一麵又一麵的牆壁。
這些牆壁大概兩米高,寬不過兩三米,有的搖搖欲墜,有的則聳立在地上。
不知為何,陶穹覺得這些立在地上的牆壁,讓他有些不舒服,就像是見到殘垣斷壁一般,應該說這些牆壁,就像是一塊塊墓碑,讓人不寒而栗。
在一麵牆壁前,三個人站在那裡。
陽光斜著照在牆壁,影子斜斜地落下,一道風格陽光與影子的線落在朱悟淨的肩上。
這位漢王世子,有一段時間不見,卻發生了巨大的變化。
身上穿著的不再是百納道袍,頭上也沒有綸巾和帽子,而是乾淨利索的短發。
衣著似乎是用錦繡等皇室才可以使用的麵料,但是形式卻十分簡單,和尋常百姓的衣著沒有差彆,隻有黑色的褲子和黑色為主點綴一些赤紅的上衣,沒有複雜刺繡。
這樣的衣服其實不合明太祖定下的禮製。
因為大元的統治,朱元璋成為皇帝之後,定下了“恢複漢唐衣冠”的原則,追求寬大,反對便易短窄。
身份越高,衣著、衣袖的越長,袖樁的越寬,袖口越大。
長、寬、大者,為官。
短、窄、小者,為民。
這種審美風格一直延續到清朝,甚至到了現代,依然會有覺得衣服長寬大更加帥氣。
話雖如此,明太祖在製定衣服規定時,也不是隻注重政治上的考量,還有實用性的考慮,其中武官、軍人的衣服就明顯比文人要短,甚至和平民的衣著無異。
朱悟淨現在的衣服則是根據現代的衣服修改的,由漢王府專門的織造局織造,參考了不少現在的衣著要素,雖然沒有使用紐扣這種西方痕跡明顯的東西,但也確實更符合現代的便易短窄。
上身為交領長袖衫,隻是布匹更加結實耐用,袖子和現代人的衣袖差不多,隻是用布條纏住,衣服的下擺剛剛蓋住大腿。
下身則是尋常的褲子,隻是材料不同,腳下為足纏,腰間綁著一條赤色的布條。
朱悟淨打算仿效趙武靈王的胡服騎射,對大明的軍服進行一定程度的改造,力求踐行類似某位元首理念,軍裝要帥,讓年輕人看到就想參軍。
現在隻有一個問題,要找誰來做這件事呢?
於謙忍不住開口:“我們一直站在這麵牆前,是在等什麼嗎?”
“我不知道啊。”朱悟淨搖了搖頭。
林一說道:“我在估算水泥的凝固速度,按照世子的說法,水泥達到最大強度,需要的時間不定,我隻是在進行日常的工作。”
於謙微微頷首。
李禮上前道:“世子,京城有人來。”
朱悟淨回首,對上了一雙期待的雙眼,陶穹此時的眼睛明亮無比,似是一對夏夜星子。
陶穹上前,行禮道:“世子,您那日留下的鳥銃,還有對下官所說的新火藥,都已經製造完成。”
“是你啊,那個想上天的提舉。”朱悟淨想起此人,露出笑容:“你怎麼有空來杭州府,若是製造出鳥銃和新火藥,皇爺爺怎麼也會留你吃頓飯吧?”
對於陶穹造成鳥銃,他倒是不覺得奇怪。
鳥銃的結構不複雜,大明現在的技術完全可以短時間作出試驗品,至於加白糖的火藥,難點是白糖和火硝,火硝以大明的國力,想要找,總是可以找到的。
至於白砂糖……
不是有黃泥水淋糖法嗎?
嘉靖朝的工匠可以做出,沒道理永樂朝的製糖工匠做不出來。
唯一讓朱悟淨覺得奇怪的,還是那位永樂帝竟然願意放人,讓這位想要飛上天的提舉前來自己這邊。
還真是出奇的大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