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要發行報紙,自然要收集新聞,需要所謂的“記者”。
朱棣讓道衍以前掌握的探子分出一部分,作為記者收集邸報和期刊所需的新聞,同時還要篩選報紙上的內容。
同時改製驛站。
如此一來,就形成了一套新的獲取信息、傳遞信息、封鎖信息的專業機構。
朱棣決定將其命名為“東方新聞總廠”,設立在東華門旁邊,簡稱為“東廠”。
主要的功能就是收集情報以及篩選新聞。
這相當於從錦衣衛分走一部分權力。
朱棣眼神低沉地望著跪在地上紀綱,心中有所懷疑,這是對於紀綱的懷疑。
說來奇怪,現在最讓朱棣放心的反而是朱悟淨,因為他這個孫子雖然也有自己的心思,但是從不藏著,想要做的事情,向來不屑於掩蓋。
一開始朱棣覺得這是不成熟的表現,現在人走了,他反而覺得朱悟淨也挺坦誠的。
“你下去吧。”
朱棣揮了揮手,示意紀綱離開。
而後,朱棣緩緩走入武英殿的書房,看著一封封密奏,沉吟片刻,來到一處書架前,上麵整齊地空著六個位置。
上麵三個用來放太子、漢王、趙王的皮匣。
下麵則是用來放他們三個的嫡長子的皮匣。
趙王些密奏最是頻繁,多是些噓寒問暖的話,他的兒子也是類似的。
朱棣給他們的批語也很簡單,一般都是“知道了”。
太子朱高熾的密奏很少,即使有也是談論正事,朱瞻基因為時常見到,所以基本沒有密奏。
朱棣不太喜歡朱高熾的密奏,不僅太生分了,而且太子竟然說“遷都不好”,這讓朱棣有些不爽。
還未登基,在政見上就有這般分歧。
若是等他死後,這天下的朝政還真不知會變成怎樣……
“延續父輩的誌向。”朱棣攏袖而立,長歎一聲:“咱又何嘗不想自己的孩子繼承咱的誌向,隻是這三個都不爭氣。”
自言自語中,朱棣打開了上麵僅有的三個皮匣之一。
朱高煦的密奏皮匣被打開,朱棣就站在架子前讀了起來。
才一看開頭,朱棣就眉頭皺起。
【父王!爹!咱這輩子沒求過你什麼,但是這次你一定要幫幫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