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劉觀這人……夏原吉不太好說。
朱棣樂嗬嗬地說道:“這麼說來,朕那個不孝孫子留下的《經濟》一書,你是研究透了?”
“經濟一途實在深奧,臣不敢自誇透徹。”
夏原吉十分謙虛。
劉觀稍微鬆了口氣……看陛下的神情,應該不是什麼大事。
朱棣續道:“朕最近從那個不孝孫子那裡聽到了兩個詞,一個是‘進口’,一個是‘出口’,維喆你可以向朕說明這兩次的意思嗎?”
夏原吉立時說道:“進口,出口兩詞,乃是描述國與國之間的貿易。”
“海外諸國,北方胡人的藩貨、馬匹、獸皮進入我大明,向我國百姓販賣就是‘進口’;而我大明的茶葉、瓷器、絲綢賣給他們就是出口。”
“以國家的角度看,花費價值進口的商品隻要小於出口商品的價值,那就是順差,意味著大明賺了。”
聽到這裡,劉觀忍不住皺眉。
“夏尚書,你這話我不明白,進口的藩貨在大明的價格如此高昂,怎麼能算我大明賺了?”
夏原吉也不惱,笑道:“陳尚書,這你就不懂了,這些藩貨無論在我大明價格怎樣,我們買過來花的不過是一點瓷器、絲綢。”
“而這些部落、藩國買大明的瓷器、絲綢可都是真金白銀。”
“這可不是賺了。”
聽到這話,劉觀先是一愣,在他的認知中,皇帝壟斷藩貨,將其高價出售給百姓,是與民爭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