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0年1月12日,新年剛剛過去,華夏大地雖然滿目瘡痍,人民生活苦不堪言,但是,在這種喜慶的時候,每個人的臉上還是洋溢著笑容,期盼著更好的明天!
西北大地上,張鬆溪和政委吳嘉銘正帶著部隊趕路,他們此行的目的是按照上級領導的指示,在西北地區建立新的根據地,把革命的火焰傳遍整個華夏大地。
“老張啊!我們都走了兩個月了,是不是應該考慮一下具體的實施措施,從湘贛邊界跑到西北地區,除了你一個本地人以外,我們都不熟悉情況嘛!”
兩個人走著,吳嘉銘突然開口問道,作為張鬆溪的老搭檔,要不是迫不得已,他也不會提出這樣的問題,兩個人從黃埔一期畢業以後,就一路搭檔,至今已經快七年了。
“你的心裡是不是在怪我?怪我把大家帶到這種地方脫離了大部隊,當初要不是我提建議,大家也不至於辛辛苦苦的跑到這裡來。”張鬆溪沒有回頭,有些沉悶的說道。
“你這是什麼話嘛?既然選擇了這條道路,不管有多麼困難,我們都不會放棄的,再說了,你提議到北方建立根據地也是出於擴大紅軍影響力的目的嘛!
隻不過,目前戰士們的意見很大啊,大家都是南方人,如今這跑到北方來,不說環境能不能適應,這個根據地到底能不能建立成功也是一個問題,要是不儘快處理,恐怕這軍心不穩。”吳嘉銘有些擔憂的說道。
“唉!這件事情確實是我欠考慮了,我當初申請來西北地區建立根據地的時候,忘記考慮大家故土難離的情況了,隻不過,事已至此,放棄是不可能的,你要做好思想工作,不能讓大家的心裡產生太大的波動。”張鬆溪想了想,過了好長一段時間才緩緩開口說道。
“好,我明白了,你就放心好了!”吳嘉銘點了點頭,信誓旦旦的回複道,他也明白張鬆溪的壓力也很大,前路迷茫,所有的壓力壓在他這個北上先遣團團長的身上。
吳嘉銘走後,張鬆溪重重的吐出了一口氣,有些沉默的看向遠方,他本來隻是一個後世的年輕人,卻陰差陽錯下穿越到了民國時期,還記得那年是1920年,張鬆溪還身無分文。
剛剛穿越過來的時候,張鬆溪特彆慌張,這個時代可不是文學作品中十裡銀灘的情況,荒誕且美好的生活是屬於上層人士的,窮人隻能苦苦掙紮。
還好張鬆溪本身有點商業頭腦,再加上穿越過來以後才十二歲,硬是靠著擦皮鞋等小買賣實現了做大做強,逐漸頗有家資,後來黃埔招生,張鬆溪立馬就去報名了。
這個期間出現了一點小意外,人家以張鬆溪年齡小為理由拒絕招收,沒有辦法的張鬆溪隻能使用了一點點手段,才算是進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