薑瑜不講了!
她抽回自己的手,頭也不回走了。
啊啊啊,就好氣!
不遠處的身影看著兩人互動完,轉身就走了。
薑瑜提著軍挎包跟旅行袋去了對麵,很快踏上了去車站的公交車。
方靜媛雖然有大小姐脾氣,可為人不壞,重點是個官二代。
她爸是後勤軍需部部長,官位比薑父還高,這樣的人物自然要攻略下來,說不定以後用得著。
根據腦海裡的記憶,方靜媛這人吃軟不吃硬。
不過以兩人針尖對麥芒的過去,單純示弱肯定是沒用的,得有東西引她上鉤。
女人的天性就是最好的魚餌。
愛美。
她將魚餌丟下去,現在就等魚兒慢慢咬鉤了。
公交斷斷續續走了半個鐘頭到車站,又等了一個鐘頭才等到去安慶縣的客車。
七八十年代的火車站,牆上還掛著偉人畫像跟紅色大標語。
一群穿著灰、藍、青布衣褲的行人從她麵前走過,不遠處那間副食店門口,有客人在買包子,蒸籠打開,氤氳的熱氣四散,薑瑜聞到了白菜的甘甜跟白麵的香氣。
那些聲音、氣息、還有時不時從她麵前走過的行人,讓她在這個陌生的世界裡感受到了一股濃濃人間煙火氣,有了一絲歸屬感。
京市的客車是紅白相間的,外殼沾著一層厚厚的塵土,裡麵的設備破舊不堪,氣味也嗆人得很。
上了車後,薑瑜將三毛錢車費交給鼻孔朝天的高傲售票員,在最後一排找到了個位置坐下。
開車後,司機哼著小曲,將破客車開出了悍馬的豪邁,一路伴隨著塵土顛簸到安慶縣。
薑瑜差點被顛吐了,下車後在一旁的石頭坐了好一會才將惡心感壓下去。
這邊的薑家是雙職工家庭,薑父和薑母去世之前是紡織廠的工人。
她一路問路來到家屬大院。
這裡是煤廠路,是安慶縣城郊區域,下了車,往左邊走十幾分鐘是市第三公交公司,往右邊走十幾分鐘是鋼鐵廠。
薑家所在的家屬大院就在鋼鐵廠的圍牆外邊。
雖說這兒是城郊,但那一塊並不冷清,反而非常熱鬨。
這樣的大院不止一個,前前後後連牆連戶的有近十個院兒。
以前,那兒就是煤廠的家屬院跟員工宿舍,隻不過後麵煤廠搬走了,這地兒就建起了鋼鐵廠。
鋼鐵廠在城區裡建了新的住宿樓,沒要外麵那幾個大雜院,留給了街道,分配給其他廠的職工了。
大院裡住的人雖然真的雜,但地方大,乾什麼的都有,都是在彆的地方分不上房,慢慢塞到這邊來的。
薑瑜進了巷子。
看到大院裡的房子比中心城區的乾部住的筒子樓要大得多,住進去寬敞又舒適,有些地方還有獨門的小院子。
正這麼想著,薑瑜順著彆人之前指的石板路,她來到了一個沒有大門的院門前。青磚青瓦木橫梁,左邊牆上有個鐵牌子,白底紅字,寫著紡織廠廠三巷六號院幾個字。
“這位同誌,你找誰啊?”
突然身後傳來一個嘹亮的大嗓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