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種技術都是有關裝甲兵發展的技術,包括完整的直升機技術,大功率柴油機技術,大口徑坦克火炮技術,兩棲坦克技術,以及舟橋坦克技術。
援建的三座工廠也確定為直升機製造工廠,兩棲裝甲工廠,以及機械製造廠。
對方之所以給出完整的直升機技術,是在談到直升機的時候,李毅給出了對方還沒有開始設計的重型直升機理念,以及米-10直升機的設計思路。
對方幾名科學家當時就被乾懵了,咱們核武器聊得好好的,本以為你是個核物理方麵的天才,結果,你居然還懂飛機?
我們....我們還是多找幾個人來和你談吧!
李毅拿出各種領先當前直升機研究進程的理念後,對方直接表示要用現有的直升機技術,換取李毅的腦子裡的技術,因為李毅的技術思路既然領先這麼多,那麼,反推這些落後的技術也不是難事。
即便李毅所說的在很多細節方麵模糊不清也不要緊,他們有大量的科學家可以去彌補和實現。
隨後李毅跟他們談到的內容越來越多,包括衛星方麵以衛星製導的概念,洲際導彈概念,核動力轟炸機概念等等,反正隻要他們以後能自己研究出來,又不是太超前的東西,李毅是想到哪裡就講到哪裡。
把一場好好的援助協商,硬生生辦成了一個科學討論大會,半吊子的李毅跟他們越聊,反而發現自己在科學方麵的知識量增加了很多,回答起來也是對答如流。
哪怕很多細節上錯誤被指出來,李毅也絲毫不覺得臉紅膽怯。
一個成功的忽悠家,必需具備強大的心理素質,再說,他已經懂這麼多了,出點錯又怎麼了?
對方的科學家到沒有在意這些細節上的錯誤,時刻都保持認真的態度,遇到錯誤他們點出後再給李毅解釋什麼是正確的就行了,在他們心裡,大方向上的指導理論,比具體的技術重要得多。
何況李毅所講的都是一條完整的理論了,在研究方向上的價值非常重要。
李毅舌戰群儒,與科學家們討論得口水四濺。
司令與陳司令等人卻拿著筆記本寫得手臂發麻。
他們雖然在這些學術討論中插不上話,但是這些科學家每次點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