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雀是滇南的聖鳥,雖然這裡是滇北,但孔雀在佛教中地位特殊,木白現在的身份是僧人,本地的僧人雖然可以吃肉,但絕不包括孔雀肉,否則被人知道,哪怕木白還是個小孩都會有一頓好罵。
木白呆呆低頭看看被自己用草繩拴住兩條腿倒提著的“野雞”,臉上完全是夢想破碎的不敢置信,他有些磕磕巴巴地努力找詞彙:“這,這個是孔雀?那個‘孔雀東南飛,五裡一徘徊’的孔雀?那個最像鳳凰的孔雀?是不是哪裡搞錯了,這個隻是長得有點兒像?”
這形象差的他都不敢說是想象,而必須說是【有點】像了。
村長睇了眼不願意接受事實的小孩,雖然挺能理解他的想法,但作為一個合格的大人,自然還是要讓小孩接受一下社會的毒打。
他將那隻像是野雞一樣被倒提著的孔雀接了過來,也不把鳥扶正,而是就著這個方便的姿勢扒拉開孔雀脖子上的綠色鱗片狀羽毛給木白看,接著又捏住有些暈乎的孔雀腦袋,給人展示了它那標誌性的冠羽。
……野雞不都長這樣花花綠綠的嗎?而且那頭上就剩下一根了,也算是冠羽啊?最重要的是,說是孔雀,它為什麼沒有標誌性的大尾巴?孔雀開屏的屏呢?在哪裡?
村長十分嚴肅地表示,是的,就算隻有一根了,那也是冠羽。至於尾巴,哎呀,那不是換毛嗎,再過幾個月就長出來了。
孔雀每年的春末夏初開始談戀愛,這時候毛色最為鮮亮。而等進入夏天後,孔雀便會將完成了吸引雌性任務的羽毛換成一身更方便活動的夏毛,首要一點換掉的便是又重又影響平衡的覆羽,這也是孔雀羽毛最佳的收集期。
沒錯,孔雀開屏時候的那巨大的尾巴其實並不是它們真正的尾巴,隻是它們尾巴上的覆羽而已,孔雀的尾巴隻有小小一截,比公雞也長不了太多。
所以,也實在不能怪木白會將換羽期的孔雀認為是山雞,咳咳,失去了標誌性的大尾巴後,處於顏值低穀的孔雀的確和山雞有幾分相似,畢竟按照後世的分類方法,大家都是雉科的表兄弟來著。
同樣的,除了模樣相似之外,孔雀和山雞的食譜也相當類似。彆看它們有著非常高冷的外貌以及高貴的氣質,其實這些小仙女好養活極了。
“撒把米就能活。”村長大人大手一揮,將孔雀腳爪子上的草繩解開隨後塞到了木白手裡,順便還告訴木白,換毛期的孔雀沒有飛羽,所以對抗天敵的能力弱了不少,養著的時候要小心外來動物的侵害。
雖然漂亮的外貌在人類眼中有各種複雜的含義,但在自然界可不會因為漂亮就給予什麼優待,孔雀也就是生態鏈中普通的一環而已,還是處於中下遊的那種。
因為肉多跑得慢,在猛獸們眼中,孔雀還挺受歡迎的,木白家又靠近山嶺,難保有什麼肉食動物想要嘗嘗鮮。
所以,還是得小心為上。
木白和木文兩兄弟跑了一圈沒有收獲獵物不說,還帶回了一個小祖宗,心情自然有些複雜。
木文還好,小孩子的注意力很容易被轉移,在確定這個肉肉不能吃之後,木文的心思就轉到如何飼養這隻大雞上頭了,他還興致勃勃地想要挖蚯蚓給孔雀吃,
然而,不知為何這隻孔雀拒絕了這份討好,對肥嘟嘟的蚯蚓絲毫不感興趣,反而將木小文順手捉了準備晚上和哥哥一起玩的一隻大蟋蟀給一口吞了。
一片真心終究是錯付的小孩忍了忍,沒忍住,帶著金豆豆淚奔了。
於是,木白不得不一個人花了整個下午的時間給這隻不知道為什麼想不開,從滇南跑到滇北的孔雀做了一個安全係數頗高的小窩。看著這隻吃飽喝足的孔雀縮在稻草窩裡頭舒舒服服的模樣,木白靈機一動,在這個小窩周圍挖起了陷阱。
咦?等等?陷阱?
沒錯喲,地位特殊難道就能白吃白喝啦?就算是聖鳥也不能靠他和木白兩個小孩子養活呀,既然要加入他們這個大家庭,那麼孔雀先生(←沒錯,有大尾巴的孔雀都是男孩子)也應當付出點勞動力才行。
木白十分理直氣壯地想,也這麼做了。
作者有話要說:是的,孔雀每年夏天都會有換毛期,所以這時候千萬彆傻乎乎地去看鳥,你們會失望的=w=
換毛期的孔雀不如雞
茶葉在宋代是研磨成粉末然後用茶筅快速擊打使其生出泡沫來,然後就會有人用小竹簽在上頭快速地繪畫,就有點像我們的咖啡拉花一樣,做成各種圖案,然後大家一起來評鑒並且比鬥,也叫“鬥茶”
具體怎麼品大概就是誰的畫好看,誰的泡沫時間長,誰的泡沫厚,至於味道都是不在意的。尤其到了宋後期,點茶這東西基本不是用來吃,而是用來玩的。
所以大家可以想象一下坐在咖啡館裡一群人在那搞咖啡拉花,搞完了之後誰都不喝就放在那兒比誰的拉花最後消失,等到咖啡冷了就倒掉的場景嗎?
這是非常奢侈的行為,放到物資相對充裕的現代來說真有人這麼玩還被拍了放到網上都要說你浪費,不用說物資不豐的古代了。到了宋後期,這已經不是藝術,而是炫富了,搞些拉花對於茶有沒有更好喝根本沒有任何的改進。
而且這玩意又貴又耗時,點茶的過程是要從打碎茶團開始的,要把它研磨成粉,整個過程沒有三四個小時搞不定,茶團還十分昂貴,茶葉和黃金幾乎是等價的,舉個不恰當的例子,現在我國的黃金是1G 503元,現代我們一次喝茶差不多是10G左右,如果研磨成粉還得篩掉一些,也就是說一次喝茶的成本就在5K左右,這樣的生活開銷如果到後麵普及到大眾呢?一個社會變得虛榮、浮誇、充滿炫耀和攀比可真不是好事。現代有人為了蘋果賣腎(所以蘋果又叫做腎機)在古代買賣兒女換錢的可不是少數。
所以到了明朝老朱直接廢茶團改為散茶(他沒廢點茶法),原材料被控,點茶自然漸漸消失了。喝茶就變成了大家習慣的衝泡法,茶葉也開始真正步入尋常百姓家,而不是奢侈品。
至於日本的抹茶,他們和點茶是堂表兄弟,但並不相同,原材料就不同,玩的東西也不同,雖然大家的目的都是為了有濃濃的泡沫,但日本是喝的這口感,我們宋朝人……是用來玩的。
不得不說,會玩真的還是文人會玩。
雖然現在有很多人都在試圖複原點茶法,但我個人覺得,這東西作為文化傳承還行,像宋朝那樣變成生活常態的話還是算了,節約糧食比較重要啦。
既然有人問……
木小白不會做和尚噠,他對肉的渴望是很堅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