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問題是領這些東西還得參加下一級的考試,誰也不知道下一輪會考什麼呀。
當地人對官府的不信任是從元政-府時期遺留的,即便明政-府接管此地後,政策和態度總體能稱得上是和善,但天下烏鴉一般黑的想法根深蒂固,更何況大明軍隊在平叛時候砍人的姿態也是相當的利索,大家心裡還是有陰影的。
一聽到要離開本地去彆的地方參加後續考試,有些人就猶豫了,還有人勸說場中的青年要不還是算了,得去外地呢。
此時,場中的漢子擼起了袖子,顯然是已經休息好了,他接過弓箭大吼一聲:“老子才不怕,連我們家的小羊都知道,不爬上高山就躲不開危險,不去人少的地方就沒有最細嫩的牧草,這個道理你們還不懂嗎?”
富貴險中求,這個道理大家當然都是懂的,隻是……嗨,那不是還是不相信會有這好事嗎?
滇地人尚武,而且此地未開發的叢林數目眾多,這兒的男丁從很小的時候起就學會了如何使用吹箭狩獵小型哺乳類給家裡加菜,稍大一些更是會自製弓箭。
由於地形緣故,負重爬山更是常有的事,大明的要求對他們來說當真不算太難,主要是離開故土去彆的地方參考這件事讓人禁不住有些猶豫。
木白歪著腦袋想了想,忽然舉起手來,“我要報名。”
他個子本來就小,現在加上手臂的高度也不過就是成人的正常身高,其實也不起眼,但是字正腔圓的漢話在此時格外招眼,一瞬間就被身心俱疲的小吏捕捉到了。
但等他轉過頭來,看到那張熟悉的臉時就有些無語了,滿臉就是“你來湊什麼熱鬨”的無奈。
是的,這個小吏還真是個熟人,之前木白在登記時候替下的那個攔著土族做登記卻因語言不通而差點崩潰的人就是他。
因為此前有過幾麵之緣加上對這小孩印象頗深,小吏對木白的情況還是相當關注的,所以此刻看到木白的時候更加震驚了。
你怎麼會在這兒?你現在不是應該在府試嗎?
木白沒顧得上仔細打量小吏震驚疑惑的表情,上前兩步就遞上了自己的戶籍冊子,朗聲道:“芒布路秀芒村,木白要報考武舉。”
“謔!”這下子圍觀的人都聽到了他的話。有些人不懂漢話,但看到這麼個小個子來參考都十分驚奇。
“是小娃?還是長得矮?”
“肯定是小孩啊,正常人哪有這麼矮的,就到咱腰吧這娃娃。”
“嘿呀,你不知道有些人是天生矮嗎,就那個侏儒什麼的……”
木白頭頂冒出了一個小小的青筋,在小吏遲疑著接過他的戶籍冊的時候又特地用土話補充了一句:“九歲!”
你才侏儒,你全家侏儒,我還是個小孩呢,先生說他這麼高已經是正常水準了好不好!
“呃,你……”小吏捏著木白的戶籍冊左看右看,試圖找個能做決策的人,但是周圍的兵哥們看天看地就是不看他,沒人肯給他出主意。
孤立無援的小吏隻能重新抽出上頭發下來的文件,反複看了幾遍就像找個拒絕他參考的條令。
木白見他那模樣輕咳一聲:“彆看了,上頭沒規定年齡。”
坑爹啊!小吏嘴角一抽,發現文書上真的隻說了不接受有犯罪記錄的人參考,沒規定考生年齡。、
這或許是因為大明的皇帝想要給那些因為暫停十年科舉而被耽誤的年長者一個機會,誰能想到居然會有一個不到十歲的小娃來湊熱鬨參加武舉不是。
既然沒有規定年齡,那自然是可以參加的。小吏捏著筆抄錄下他的信息後隻覺得頭痛欲裂,看著這個小娃在原地蹦蹦跳跳扭手扭腳做準備的模樣,還是決定調換一下考試的順序:“你要不先考箭科吧?”
看著小孩那小身板,小吏覺得不像是能舉起兩石的模樣。舉重可不是個小事,一個不好是要出人命的。射箭倒是安全些,隻要彆射到自己身上,最壞不過是扭傷。
他想的挺好,若是木白在射箭這一關被刷下來,自然就不必考舉重了。
理由也是現成的,邊上不是還有個考生要比試,就說重複利用場地得了。
木白從對方未儘之語中聽出了對方的言外之意,他倒是沒對他人的不信任有什麼負麵情緒,反而衝著對方露出了大大的微笑,隨即便甩了甩手腕,做起了事先準備。
“那個,小郎君,我們的靶都是成人高度,要給你搬個凳子踩踩嗎?”
木白:“……要。”
作者有話要說: 其實這次科舉應該是木有武舉的,大明的武舉開考的次數並不多,主要是因為明朝的武官一般都是家中繼承下來的職業軍人。
另一方麵大明還有軍籍補充軍人人口,所以明朝的武舉隻能說是一個聊勝於無的補充手法吧,想得起來就開,想不起來就不開。
其實這一點還挺可惜的,明朝的戶籍製度(就是匠籍、軍籍、民籍那玩意)在初期的確是保證了普通民籍的生活安定(明朝普通百姓不用參與到戰爭中去)但是也導致了階級固化與腐朽,以至於社會百姓沒有了進取心,失去了活力和流動性。
而且因為老祖宗的一個決定,致使後代子孫不得不跟著前人的腳印來走某種程度上來說也不公平,畢竟有些行業是真的吃天分。
戶籍製度是在清朝被取消的,所以清朝對於武舉的依賴性比較高。
但值得吐槽的是,武舉誕生是在武則天時期,也就是唐朝,當時的科考項目還是射箭、摔跤之類的搏鬥類項目,所以當初武舉選上來的人才質量比較高。
但到了宋朝就變成了主要以兵書為主武力為輔,從此一路延續。
或許有人覺得這是宋朝人腦袋有問題,但其實不全是。到了清朝時候考慮到要求武夫讀書這個可能太難為他們了,曾經將文舉題目簡化,結果導致社會對武舉的地位看得更輕,認為武官都是莽夫,以至於人才紛紛棄武從文。
清朝末期帶兵打仗的大部分都是文官,還美其名曰“儒將”就是因為這個道理。
所以一個朝代中武將人才的選拔和任用是很重要噠。
就像我們現代宣傳上也是,你看電視裡的征兵廣告很少是給你展示兵哥哥一拳頭能砸碎幾塊磚,(這個好孩子不要學,傷身體)或者是可以做多少俯臥撐,多少引體向上,射擊打靶能中幾槍,反而是會給你展示一些很高科技的東西。
比如外行覺得不明覺厲的飛機操作界麵,坦克界麵,雷達數據圖這類東西,搞搞計算,通訊偵查,甚至還動不動就從高校裡招兵(作者君當初也想去噠!但是身體素質不過關,放棄了)鼓勵博士碩士加入軍隊體係等等。這都是塑造了現代軍隊文武兼備的形象。
在現代沒人會覺得當兵是一件羞恥的事情,反而很光榮就是因為軍隊在我們心裡不是一個卑賤的職業,而是高大上,又有情懷又有待遇還有尊重。
但放到十來年前吧,還是隻有考不上高中的人或者貧窮到養不起孩子的家庭才會把孩子送進去。當時如果問:你的夢想是什麼,絕對沒人會說我想做個軍人。
所以想想如果軍隊沒有轉型,哪怕再怎麼宣傳人民子弟兵的概念,是不是也讓人不想參軍?
如果有人問中國最大的優勢是啥?其實我覺得應該是我們有五千年的曆史,所以現在發生的事情擁有的教訓都能在曆史書裡麵找到答案,老祖宗的經曆和智慧可以幫助我們少走很多彎路。
畢竟曆史就是研究人的學問,而無論經過多少年,人始終還是那個人,沒有變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