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興遠也感謝這位美女的報道,然後就走出來和縣文物局的專家說話。
此時看到這1切的花誠心裡像是明白了什麼,原來唐興遠1直知道這裡有古墓,也知道挖出古墓之後,經過大力宣傳,就能起到吸引人前來旅遊的目的,這就是他始終堅持旅遊經濟的原因。
可恨他到現在才明白唐興遠的真實用意,可惜已經晚了。
花誠猜想的沒錯,唐興遠從小在臨江鎮唐家村長大,對臨江鎮的地方誌以及村民的傳說、野史等了如指掌。
臨江鎮在唐朝時期確實出過兩位侯爺,這是曆史上有記載的,大侯的墳墓不在這裡,而是遠在當時的都城長安,隻有這小侯鄺致遠回到了家鄉,他和他的後代墳墓都葬在家鄉,就在小侯村附近。
上個世紀78十年代,民間盜墓盛行,小侯鄺致遠的後代墳墓66續續被盜,隻有鄺致遠本人的墳墓1直沒有被發現,很多人都說是葬在石頭山體裡麵。
由於墳墓在石頭山體裡麵,盜墓賊很難發現,所以就1直保留了下來。
唐興遠雖然不能保證這小侯鄺致遠的墳墓1定在山體裡麵,但是小侯村出入的路口這麼長的山體,本身就很是奇怪。
所以唐興遠堅信,隻有通過修路,炸掉這些山體,才能找到鄺致遠的墓葬。就算是找不到,自己也可以打著恢複曆史文化為宣傳口徑,打造符合傳說的鄺致遠曆史文化展覽館,再配以特色旅遊文化街,就能打造1個曆史故事旅遊景區。
其實很多地方的景點都是這麼搞起來的,隻要這個地方出過名人,那就以這個名人為依托,憑空打造旅遊景點來。遊客到此旅遊,隻要看到這裡環境好,建設很好,相關設施配套完好,能玩能樂就行了。並不會真正計較這個景點是不是自古就有的。
但是令唐興遠萬萬沒有想到的是,洛高華在前期的勘探之中,就發現了山體內部可能是空的,就報告給了唐興遠。
唐興遠翻看了不少的地方古籍,然後經過自己的推斷,覺得鄺致遠的墳墓在山體裡麵的把握性極大,所以他才堅持借貸炸山修路。
隻要發現了古墓,再加上省市縣的記者來采訪,自己再加1宣傳,就妥妥的1個文化旅遊勝地了。再加上小侯村原有的古樹和寺廟,遊客肯定會蜂擁而至,到時候再在小侯村左右打造數十個景點,號召村民們做生意,那旅遊的收入就源源不斷而來。
而且小侯村已經有了綠色產業的基礎,趁著旅遊的東風,辦起了綠色產品加工基地,這又是1筆很大的買賣。
此時的唐興遠誌得意滿,不停的向前來采訪的記者講述小侯村的曆史和唐朝時期的侯爵鄺致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