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 臻清公司(1 / 2)

末路之戰 墨羅測 6241 字 9個月前

餘劍峰在u盤裡看到了一個“臻清公司資質資料”的文件,發件人是一個叫“霍振奇”的,打開之後,餘劍峰看到了有五個人的彙總表和崗位證書,從u盤裡所有的文件來看,這個叫“霍振奇”的人給徐自毅發了不少郵件,其他的諸如業績證明,合同掃描件、個人簡曆等等。

從所有“霍振奇”發的資料來看,餘劍峰已經明白徐自毅正在做的是什麼事了。雖然集團還沒有就詩臣的改製提出最後批示,但是徐自毅顯然已經在準備收購下遊乙級谘詢公司的事了。這件事徐自毅卻從來沒和餘劍峰提起過,由此看來,徐自毅並不想讓餘劍峰參與這件事,或者說,餘劍峰一直都隻是徐自毅的一個馬仔而已,雖然頂著副總工程師的頭銜,但是遇到真正重要的事,徐自毅是不向他漏一點口風的。

餘劍峰內心有了一點不舒服的感覺,回想當時,餘劍峰為了擠進總師室,也沒少向徐自毅請客送禮,前前後後將近花了五六萬才擠進了總師室,目的就是為了今後有分配項目的權力。但是儘管如此,餘劍峰在徐自毅心裡的位置仍然是無法和謝金寬相比的。一部的謝金寬是徐自毅的老部下,徐自毅總是把最好的項目都發給一部,謝金寬則心領神會,一部每個項目結束都會直接塞給徐自毅一個厚厚的信封。在詩臣裡,必須占穩兩個位置才能效益滿滿,一個是發項目的總師室,另一個就是實施項目的部門,這樣才能形成一個最直接的利益鏈。徐自毅之所以將餘劍峰提拔進總師室,而不將關係更緊密的謝金寬提拔進去,究其原因就是為了保持這條利益鏈最終由自己的人在實施。

餘劍峰知道這次如果集團同意向下收購,也隻能收購一家乙級單位,現在徐自毅已經捷足先登偷偷布局以後的人馬,這樣餘劍峰是更沒有了利益的落腳點。這種形勢逼迫餘劍峰必須要重新打算了,否則他的結果就是人財兩空。

周一,詩臣公司將近期討論的三個方案全部上報同輝集團,同輝集團很快通知詩臣公司的改製籌備團隊前去集團參加周四的會議,顧其敏和覃甬德商量了一下,把徐自毅也帶上了,一切似乎一下子進入了快車道。

從徐自毅那裡得了消息的謝金寬非常急切地在一部傳達信息,許思涵有些疑惑,明明程宗唯是第三方案的主筆人,為什麼沒有帶他前去集團參會。

一會兒,許思涵就到了對門的三部,關了門說:“宗唯,怎麼沒叫你一起去集團?”

程宗唯已經聽到了謝金寬之前的話,說:“一切都是正常的,說明最後方案很有可能就在第一和第二之間了。”

“那還需要報三個方案乾什麼?”

“既然已經有了第三方案,那就一定是要給集團看的,隻是,詩臣高層已經確定了參會人,其實傾向性就非常明確了。”

“那你不是白忙了一場?”

程宗唯微笑了說:“我隻是站在詩臣的立場上出建議,至於用不用,那本身就是他們集團高層確定的事,無所謂是不是白忙。”

許思涵無奈地在側麵的位子坐下,望著程宗唯說:“宗唯,我覺得你的確不適合做領導,你缺少一種鬥爭的性格。”

“那你覺得我應該怎麼樣?”

“你應該跟顧董打電話,一起去集團爭取第三方案的理解認可。”

程宗唯搖了搖頭,說:“存在就是合理,我一般不作徒勞的努力。”

“與世無爭已經落伍了好不好!”許思涵有些急躁地說。

正說著話,三部的門被打開了,餘劍峰站在門口。

“程經理,在忙嗎?”

“他不忙!”許思涵見餘劍峰來了,有些生氣地搭了一句就走了。

餘劍峰看著許思涵回了一部,就關了門說:“我沒影響你們吧?”

“沒事,我和小許也隻是隨便聊聊,餘總師找我有事?”

“我也有點為你抱不平,明明這次這個第三方案很有新意,老板們怎麼不讓你一起去集團彙報?”

程宗唯說:“這是領導決定的事,我隻是一個員工嘛。”

餘劍峰坐下了說:“其實我更關心的是你提出的組合業務的事,說老實話,我倒是對你這個思路很感興趣,想跟你請教一下。”

“餘總師也對這個方案感興趣?”

餘劍峰趕緊說:“也彆叫我總師了,我們兩個是同一天被任命的,算起來應該也算是有緣分,你就叫我名字吧。我就是想了解一下,我們現在的業務怎麼樣和其他谘詢業務組合?”

程宗唯望著餘劍峰,從他的眼裡看到了幾分真誠,於是說:“其實也就是站在委托方的角度看管控,現在的工程谘詢業務已經被拆分得太過細致,互相之間又缺少勾稽關係,這樣的服務不能發現項目建設中的風險,從以後的發展來看,谘詢業務必須站到一個更加綜合的角度才能控製風險。”

“這個問題其實我也感覺到了,我們經常給委托方的就是一份全是數字的報告,就算是一開始的文字部分,也是非常地簡單,委托方根本不知道數字差異產生的原因。”

程宗唯點了頭說:“這就是最關鍵的問題,數字你提供了,但是數字背後的風險你沒有分析,當然也不會有對應的改進措施。”

“所以你想把管理谘詢裡的風險控製引進過來,和我們的工程谘詢結合在一起。”

程宗唯笑了,“的確,本來我還以為我的想法有多難理解,其實隻要仔細聽一下,都不難懂。”

餘劍峰趕緊說:“我聽得懂,果然是一個好想法,還有你上次也說了,兩條線或者多條線的資源肯定比一條線的資源要多。”

“所以這是資源和產品兩方麵考慮的結果。”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